如何选择滤杯?不如先试试了解滤杯
现如今,市面上售卖的滤杯五花八门,各种奇特的外貌造型,卖家阐述出来的不同优点,这些因素让刚沾上“咖啡瘾”的小白们多少有些迷乱。V60、Kono、origami、melittta等等,是不是越贵的越好?陶瓷、硅胶、树脂、金属哪种材质更好?是不是用某种材质某种滤杯能冲出更好的咖啡?面对这些疑难杂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前街将带来一篇关于滤杯构造的解读,我们从滤杯的根本,去了解这个器具。
每个滤杯有着独特的外貌造型,杯身有着锥形、扇形、花篮等区别,杯壁内则有着不同曲线、不同数量的肋骨,甚至没有;滤杯底部不同数量的滤孔大小不一,这些不同都大大增加了初学者们的选择困难症。
而这所有的形状、杯壁肋骨以及滤孔,都指向影响着一个因素——流速。流速指冲煮过程中,咖啡停留在滤杯里的时间长短,时间过短会使得咖啡容易萃取不足,口感单薄无味;时间过长则容易导致萃取过度,出现苦涩及负面味道。相同的粉量,研磨,注水等条件,只有流速不同的情况下,你将会得到不同风味特征的咖啡。
但是咱要知道,可以改变流速的不只是滤杯,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冲煮手法对流速做出调整,根据不同的冲煮手法你可以使流速快的滤杯慢一点,流速慢的滤杯快一点。
说完了滤杯的外貌造型,那么就是第二特点「材质」。在每种滤杯的外貌基础上,他们又区分出了树胶、玻璃、陶瓷、金属等等不同的材质,这些材质会最终导向核心——温控。
这里会分为两个专业名词「热导率」和「比热容」。「热导率」的意思就是传播热量的速度。当一个滤杯接触到热水时它传播速度的快和慢就是热导率的高和低,母庸质疑,金属、陶瓷的热导率肯定是最高的,滤杯接触到热水时就迅速蔓延全身,让人直呼烫手!而树脂、橡胶这类就恰恰相反了,冲煮好一会才会开始体现温度高低!
「比热容」指的是物体的热容量(保温)。比热率越高,吸热、散热能力越高,反之越低。塑料、树脂这类的比热率就比较高,吸收和散发热量的能力相对来说更强,如果需要改变这类材质的滤杯温度,那我们就需要让它们更多时间接触高温进行存储;金属、陶瓷就是对立面,他们虽然传导热量的速度很快,但是无法长时间的存储。
所以在我们初入阶段的时候,先了解滤杯的基础知识,再去挑选合适的滤杯。树脂、塑料类会比较适合长时间的冲煮方式,因为他们能够长时间的保持温度,而金属、陶瓷类的更适合短时间的冲煮,迅速传播的温度能让咖啡粉一时间得到充分的萃取,恰当的温度冷却使之不会过度,点到即止。没有十全十美的滤杯,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但我们可以用对应的方法搭配合适的滤杯,产出一杯十全十美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