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A精品咖啡分级&各类瑕疵豆
全黑豆/部分黑豆
•外观特徵:黑色不透明的生豆
•杯测感官特徵:多样化:发酵味、尖呛味、混浊、霉味、尖酸味、化学药品刺激味等单一或多种异味混合。
•成因:过度发酵,导致微生物入侵感染。
全酸豆/部分酸豆
•外观特徵:生豆呈现黄色、黄褐色或红褐色外观,通常伴随发黑的胚(箭头所示部位),切开豆子时可闻到醋酸味。
•杯测感官特徵:多样化:发酵味甚至到尖呛味,视发酵程度而异。
•成因:过度发酵,采收或后处理时微生物入侵感染,采收过熟浆果,或是落地浆果,或是水洗时使用感染的水或使用重复的水,或是在潮湿的气候下在树上过熟发酵。
干浆果
•外观特徵:乾燥的浆果。
•杯测感官特徵:发酵味、霉味、化学药品刺激味。
•成因:浆果去皮不完全,或是采收乾燥的浆果。
真菌感染豆
•外观特徵:生豆呈现黄色、黄褐色或红褐色斑点,斑点可能带有粉状外观。
•杯测感官特徵:多样化:发酵味、混浊、霉味、土味、化学药品刺激味等单一或多种异味混合。
•成因:采收、后处理到储藏阶段发生真菌孢子入侵感染,配合潮湿温暖的条件孢子生长发育感染。
异物
•外观特徵:非咖啡的杂质,包括树枝,石块,铜板等。
•杯测感官特徵:产生各种异味。
•成因:处理不良。
浮豆
•外观特徵:生豆呈现苍白外观,比重低,放入水中会浮起来。
•杯测感官特徵:多样化:发酵味、霉味、土味、稻杆味或杂草青味,或是不产生异味但降低咖啡的滋味强度。
•成因:后处理不当,烘乾时过度乾燥,或是带壳豆长期储藏在高湿度的环境。
带壳豆
外观特徵:带壳豆。
成因:处理不良。
未熟豆
•外观特徵:生豆包裹黄绿苍白的银皮且不易剥离,生豆内弯,生豆边缘呈现锐角。
•杯测感官特徵:多样化:稻杆味或草青味,是产生尖呛滋味的主要来源。
•成因:采收不成熟浆果,或是高海拔地区产季后期来不及成熟的浆果。
萎凋豆
•外观特徵:生豆呈现不规则皱摺白色纹路外观,类似葡萄乾的外型。
•杯测感官特徵:多样化:稻杆味或杂草青味。
•成因:种子发育充实期间遭遇乾旱缺水,导致细胞发育充实不良。咖啡植株营养不良或是健康状态不佳,也容易发生这类现象。
贝壳豆
外观特徵:类似贝壳卷曲外观。
杯测感官特徵:焦味或是炭烧味。
成因:遗传特性。
破碎/破裂豆
•外观特徵:生豆呈现破裂,破碎等机械性破坏伤口。如果是水洗去皮过程产生的伤口边缘可能呈现黑色,如果是脱壳打磨过程产生的伤口应该没有黑色边缘。
•杯测感官特徵:可能产生发酵味、混浊、土味、尖酸味等单一或多种异味混合。
虫蛀豆
•外观特徵:生豆有穿孔的虫蛀孔。超过3个孔就列入严重虫蛀,少於3个洞列为轻微虫蛀。
•杯测感官特徵:多样化:腐臭味、混浊、霉味、尖酸味等单一或多种异味混合。
•成因:咖啡螟虫於果实发育期入侵蛀食种子。
果皮/豆壳
•外观特徵:乾燥的果皮呈现红褐色(乾式处理法),或是白色的豆壳(内果皮)。
•杯测感官特徵:过多的果皮或豆壳可能产生发酵味、混浊、土味、霉味、化学药品刺激味等单一或多种异味混合。
•成因:清理不佳。
SCAA精品咖啡定义:
•SCAA於2004年4月发布的精品咖啡评定标准,分别判定咖啡生豆与烘焙豆的等级,可依据下列项目设定的标准评比,分为精品级(specialty grade)与特优级(premium grade)
•生豆水分含量
•咖啡大小均匀度
•烘焙整齐度
•缺陷豆评定
•风味评定(杯测):优越的特色
样品数量:
生豆350克
熟豆100克
咖啡生豆含水率:
水洗处理法:10%~12%
日晒处理法:10%~13%
咖啡豆大小与均匀度:
SCAA并没有规定生豆大小一定要达到多少以上才算是精品,但大小不能超出5%差异
烘焙整齐度:
精品级(specialty grade):不允许有任何未烘熟豆(Quacker)
特优级(premium grade) :最多允许有3颗Quacker
缺陷豆评定:
SCAA将缺陷豆分为两级,6个一级瑕疵和10个二级瑕疵
精品级不能有第一级瑕疵,同时被扣分数不能超过5分
特优级允许有一级瑕疵,但被扣分数不能超过8分
一级瑕疵:
瑕疵名称 扣分单位粒数(颗/1分)
全黑豆 1
全酸豆 1
干浆果 1
真菌感染豆 1
异物 1
严重虫蛀豆 5
二级瑕疵:
瑕疵名称 扣分单位粒数(颗/1分)
局 3
局部酸豆 3
带壳豆 5
浮豆 5
未熟豆 5
萎凋豆 5
贝壳豆 5
破碎豆/破裂豆 5
果皮/豆壳 5
轻微虫蛀豆 10
风味评定:
根据杯测,分数在80分以上为精品级
2015-11-03 14: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