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咖啡网站

游尼加拉瓜咖啡庄园 见证尼加拉瓜咖啡种植采摘以及处理过程

发表于:2024-11-19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9日,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选拔优秀种子 这片山坡上的树都可以摘。记住要选树干中段伸展的分枝,并在其中间所长出、呈紫红色的成熟果实抵埗第二天的清晨,还在适应时差,在半梦半醒间听着翻译的话、中间又中间的,不是红色的

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选拔优秀种子
 
“这片山坡上的树都可以摘。记住要选树干中段伸展的分枝,并在其中间所长出、呈紫红色的成熟果实……”抵埗第二天的清晨,还在适应时差,在半梦半醒间听着翻译的话、“中间又中间”的,不是红色的就可以摘吗?原来我们摘的果实,是用以留作种子用的。而为了保留优秀的后裔,选拔从果子采收阶段已经开始。
 
一株咖啡树,由播种到首次采收,需时3年。农民为了确保每颗种子都能长出既茁壮、产量又高的幼苗,都会选取最有潜质的果子作种。在主树干中段长出,每分支中间所结的果子,理论上他们吸收养分最多。而能够在树上存活至紫红色,则表示该果子发展健康,里面的果核也较完全。
 
“之后要做的,跟处理饮用咖啡豆无异﹕去肉、发酵和脱榖。不过,为避免损害豆尖的幼芽(embryo),所有工序都要以人手去做。”我暗自庆幸自己效率低,整个上午的收成,只有一小篮,否则便“多劳多得”了。几十颗咖啡果,重复用两只手指按紧、将果核逼出,总共花了1小时!看着胶筒底那零星的豆子,不期然想起“粒粒皆辛苦”。
 
轮到播种了。吉普车驶至一片零碎的山坡﹕没有步行径,只有几株高矮不同的无花果树和香蕉树,乱糟糟的干草平放着,还有一些横卧的松树杆,和路旁一堆堆的香茅草。带队的农艺学家(agronomist)道:“这里就是幼苗生长的地方。那些影树(shade tree),我们在两年前已种植,并计算过每季的阳光分布而修剪好。干草下的沙堆经过沸水消毒,种子发芽的首个月就是在这里度过。松树杆是用来固定山坡,避免土壤流失,而香茅草,是有驱虫作用的。”农民以科学和经验去利用自然资源,一片看似荒地原来乱中有序、浑然天成。
 
在下游工作,只知道咖啡是果核。当天在农庄,我体会到生产优质果核背后的智慧。今次之旅,找到了一片“由种子到杯中”(From seed to cup) 的重要拼图。
 
采收季节,是中美洲咖啡业的冲刺期。农民一般会聘请临时工人上山摘取成熟的咖啡果。视乎山谷的大小和微气候(micro-climate),采收期可长达两个多月。附近村落的人早已习惯这工作模式,纷纷上山应征。他们当中有老有嫩,也有举家动员。闲时以宏观角度讨论咖啡贸易的人道立场。亲身经历,才知道真正的公平,不单是一个底价,而是农场主人给予工人的生活必需和关怀:纵然是临时工,他们也会提供足够伙食、住宿、医疗和常被忽略的洗澡和卫生设施。
 
采摘力度至为关键
 
天未光,大伙儿整装待发。我们的登山防水装束,跟采摘工人们的薄衣、牛仔裤和凉鞋形成强烈对比。他们最重视的装备,只是腰间系着的一条绳、一个藤篮,以及几个能载上数十公斤的尼龙袋。山路不平,我们在没有小径,没有扶手的密林间穿插,不久已被工人们抛离。他们围住经过的每一株咖啡树双手采摘、在刁钻的角度保持平衡。难得的,是他们每人都懂得把未熟透、呈橙红色的果实留在树上,待一两星期后才作第二次采收。摘取的力度很重要,跟在家里摘提子不同,太细力会连皮撕下,太大力又会损害枝干,影响来季花蕊成长。
 
“嘶!”口哨声响彻山头。这是每天两次、从山腰收集站所发出的信号。比起上山,工人们的落山速度更教人惊讶。以倾斜度计,咖啡园可比得上西贡的蚺蛇尖,他们穿著平底凉鞋,背着相当于六包米的重量落山!这样的运动,一天内需要来回两次。挣的,大概是每天十美金。在尼加拉瓜来说,已算高薪。
 
食过晚饭,几位工人在空地上掷钱币作乐,一对夫妇向友人展示着我所送赠的宝丽莱﹕他们的第一张合照。
 
满足,其实可以很简单。
 
眼前的水缸就是一个密度分类器(density syphon)。不论稍后咖啡果实会采用哪种处理法,所有红果子都要在这里先作筛选。而工人们就正在我们之间左穿右插,膊头上托?的,是刚刚从山上摘回来的咖啡果。
 
发育不良、又或是质量稍逊的果实会漂浮至水缸尽头。从那里收集到的咖啡,会直接被标签为商用级别并送往处理厂。至于沉在水底的,则代表有资格参加下一轮的筛选,不过还要待处理后才可分辨能否成为精品咖啡。
 
密度分类器 筛选好果子
 
从分类器“脱颖而出”的果实,部分会被输送到打肉机 (depulper)脱皮和果肉。所谓“蜜处理”咖啡(honey process) 是形容咖啡像蜜糖般清甜,不是真的以蜂蜜加工。把去了皮但仍黏?果肉的咖啡核直接晒干,部分果糖会被果核吸收。这方法在不同的产国有不同的名字,如pulped natural、semi washed等等。其中,在政府严格控制用水的哥斯达黎加,咖啡农创出以保留“不同厚度的果肉”而命名的蜜处理,包括果肉层最薄的黄蜜(yellow honey)、红蜜(red honey),和去年全国COE冠军La Brumas de Zurqui庄主赖以成名的黑蜜(black honey)。传统上,尼加拉瓜是以水洗咖啡为主,只是因为近年“蜜处理”潮流在中美各国流行起来,所以有部分批次会因应买家要求“度身订做”。
 
大部分打肉后的果核,会待在水泥池里进行8至12小时的带氧发酵。在这阶段的咖啡豆,直至出口前都是像瓜子般被壳裹?(parchment coffee)。而它的外面,则有层用刀也难以刮掉的果胶(mucilage)。发酵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在果胶发霉前将之分解并洗走,这就是水洗处理法(fully washed processing)。
 
好豆沉淀水槽底
 
发酵后的咖啡,会在长长的水槽以清水?洗。工人们手持木板,像划龙舟般把水槽内的咖啡搅拌。
 
“咦?距离水洗槽愈远,不是愈洗得干净、质素愈高的吗?”有团友在槽的末端期待?水流到达。
 
处理组长哈哈笑道﹕“愈重身的豆子质量愈好,所以很早便沉淀在水槽底了。漂到你那边的,我们叫butter grade(注﹕因似腐坏牛油的味道),是用来造即溶咖啡的!最好的在我这边,是用来参赛的,其次是精品级、和本地人喝的商用级。”
 
清洗干净的豆子和日晒处理用的果实,会被运送到山下的处理设施进行1至2周的干燥程序。待含水量降至12%左右,就会包装入仓。
2017-12-18 10:30:0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