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文化历史 法国的咖啡文化
曾听说法国一度由于咖啡缺货而少喝了咖啡,马上就见打盹的人多起来。说来好象夸张,但法国人嗜咖啡倒是千真万确。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法国也是参战国之一,国内部分老百姓担心战争影响日用品供应,纷纷跑到超级市场抢购。此事连电视台也惊动了,当镜头对着满抱“紧缺 物资”的顾客时,却发现他们拿得最多的竟是咖啡和糖。此事一度成为当时的大笑话。
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似乎不在于味道,而是环境和情调,大多不愿闭门 “独酌”,偏偏要在外面凑热闹,即使一小杯的价钱足够在家里煮上一壶。他们也不是匆匆喝了拉倒,而是慢慢的品,细细的尝,读书看报,高谈阔论,一喝就是大半天。法国人养成这种喝咖啡的习惯,自觉不自觉的表达着一种优雅的韵味,一种浪漫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写意感。可以说这是一种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正因为如此,法国让人歇脚喝咖啡的地方可说遍布大街小巷,马路旁、广场边、河岸上、游船上、甚至艾非尔铁塔上。而形式、风格、大小不拘一格,有咖啡店、馆、厅、室。而最大众化、充满浪漫情调的,还是那些露天咖啡座,那几乎是法国人的生活的写照。难怪注重品味的法国人有一个传统说法,在塞纳河边叫人换一个咖啡馆也许比换一种宗教还难!一个地道咖啡馆,常客不仅决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咖啡馆,连来咖啡馆的时间和坐在哪张咖啡桌上的习惯都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忠诚的关系当然也体现在好客不倦的主人,不用招呼,熟知自己常客脾气和嗜好的老侍应生就会端来他最喜欢的那种咖啡,配上一盘特色点心,甚至还会随手带来他最爱看的报刊,不必说谢谢,这些在一个正宗的咖啡馆里都是理所当然的。
法国的咖啡馆早在十八世纪就以星火燎原之势遍布巴黎的大街小巷。自由而热烈的气氛,使得咖啡馆逐渐成为当时法国知识分子批评朝政的场所,对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法国人的咖啡其实远没有他们的咖啡馆那么讲究。和欧洲其它民族比较,法国人的咖啡口味偏淡,而且,由于法国的咖啡基本上来自于法国的殖民地,而他们的殖民地又大多在非洲。于是,非洲盛产的罗布斯塔豆就成了法国人的粮食。罗布斯塔豆属于咖啡豆中的粗壮豆,果酸味不浓烈,倒是苦涩味和土腥味强烈,为了掩盖这种不好的味道,法国人就发明了重度烘焙的法式碳烧咖啡,用烘焙至黑的碳的焦苦味掩盖它。
法国人钟爱咖啡馆是世界闻名的,法国咖啡馆里的浪漫气息吸引的无数观光客前去朝拜。而明明在咖啡馆喝一杯咖啡的价钱要远远超过在家喝上一壶,但法国人就是要去咖啡馆,而且一成不变的只去自己喜欢或者习惯的那家,做自己习惯的位子,喝每次一样的咖啡,甚至搭配同样的茶点。而咖啡馆里的侍应生,也有着法国式的默契。他们彼此不需交流、只言片语,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那种服务。无论是座位、音乐、咖啡,还是点心、报纸。
巴黎最早的、也最著名的普罗克普咖啡馆,开设于1689年,老板普罗可普是意大利移民。这家位于拉丁区法兰西喜剧院的咖啡馆一开张,就顾客盈门,演员、小说家、剧作家和音乐家不约而同在此聚会。据说,法国大革命前,拿破仑在此喝咖啡却没带钱,只好留下军帽抵账。
当法国大革命的风潮过去,一向文风鼎盛的法国的文艺精神,在和平年代得到空前的繁荣,小说家、剧作家、出版家、画家、音乐家……巴黎像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而咖啡馆就是他们最爱去的地方。
如今,成为大师的、当年的穷苦文人、不得志的艺术家们都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他们通常都有自己固定的咖啡馆,甚至固定的座位。很难说是巴黎人的这种风气感染了他们,还是他们感染了巴黎人——几乎每个巴黎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咖啡馆,他们每天来咖啡馆的时间,所坐的座位,所喝的咖啡都是固定不变的。
2015-04-07 19:28:13- 上一篇
办公室咖啡实战黄金杯理论golden cup
对于咖啡来说,50年前东东同样适用,还是经典,黄金杯理论golden cup也好,e61也好,都是这样。 黄金杯理论golden cup的核心是最佳萃取度、最佳咖啡浓度。经过理论和实践检验的数据,对于咖啡制作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每一杯咖啡都充满了无数个变量的话,
- 下一篇
咖啡杯中的皇家夫妇 英国威廉王子夫妇咖啡画像
其实我并不太关注这种新闻,只是浏览网页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印在不同地方的皇家夫妇的照片,特别找到了这张,所以拿来分享,希望也能够给喜欢咖啡的咖啡师们带来一些新的创意思绪 这是一个参加英国百瑞斯塔大赛时的作品,估计不是创意咖啡就是第二轮卡布。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