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咖啡网站

尖身波旁咖啡和波旁种之间有哪些关联 尖身波旁适合做到什么咖啡

发表于:2025-01-22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波旁跟铁皮卡都是现存最最最古老的咖啡品种,是铁皮卡的变异。果实未熟时是绿色,成熟后是鲜红色。 和铁皮卡种相比,波旁种的咖啡叶比较宽大,生长也比较密集,而且结果量比铁皮卡高,不过收成期同样是2年,也算是产量少的品种。 波旁的咖啡有着优质的口感,
·



波旁跟铁皮卡都是现存最最最古老的咖啡品种,是铁皮卡的变异。果实未熟时是绿色,成熟后是鲜红色。
 
 
和铁皮卡种相比,波旁种的咖啡叶比较宽大,生长也比较密集,而且结果量比铁皮卡高,不过收成期同样是2年,也算是产量少的品种。
波旁的咖啡有着优质的口感,似红酒的酸味,余韵甜。
 




 

咖啡豆颗粒外形较大,大小一致,颜色均匀有光泽,为了采收方便,农人们会将咖啡树修剪得不超过150公分。



波旁种的传播路线
 
由于1727年引入巴西的铁毕卡种产量少且容易干扰疾病,波旁种于1860年左右经由南部的坎皮纳斯(Campinas)引入巴西,并迅速向北扩展到南美和中美洲的其他地区。今天的拉丁美洲,波旁种虽然大部分已经基本上被其变种代替(特别是Caturra,Catuai和Mundo Novo等),在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秘鲁等国家仍然种植有波旁。
 


波旁(Bourbon)种咖啡,是和铁皮卡(Typica)种咖啡一样的老品种,同属阿拉比卡种咖啡。波旁咖啡最初栽种于留尼汪,当地在1789年前也被称做波旁岛(le Bourbon),故而咖啡品种也被命名为“波旁(Bourbon)”。同为老品种咖啡豆种,与起铁皮卡种咖啡不同的是,波旁种的叶子比较比铁皮卡种更宽大,生长比较密集,咖啡产量也比铁皮卡高。



早期(咖啡史前)铁皮卡移植到也门后的变种,豆形从瘦尖变成圆身。1715年,法国移植也门摩卡的圆身豆到非洲东岸的波旁岛(法国大革命后改称留尼旺岛Reunion)后才起名波旁。波旁圆身豆1727年辗转传到巴西和中南美洲、1732年英国移植也门摩卡到圣海伦娜岛(后来囚禁拿破仑的地方)也是波旁圆身豆。通俗些讲波旁种是一个咖啡树种属于阿拉比卡种中的一个分支,一般结红色的果实,称为红波旁,除此之外还有黄波旁、橙波旁,黄波旁相对来说产量较低,不过品质较好。

 




尖身波旁
一度灭绝的稀有品种,天然的低因咖啡,1900-2100m的高海拔环境,成熟慢、甜度非常高
在古老咖啡的品种里,波旁占百分之六十九(69%),铁皮卡占百分之三十一(31%)



这款豆子销声匿迹了半个世纪,直到13年前才重新江湖,即2008年(不知不觉原来北京奥运离现在这么久了)。尖身波旁的原产地在La Reunion岛,售价是大于500元人民币每100克。
 
 

据说在尖身波旁销身匿迹数十年后,一位日本上岛咖啡(UCC)的咖啡专家——川岛良彰(有的译名川岛彰代),多次在萨尔瓦多听到咖啡农提及“低因咖啡树可能还存活在法属波旁岛”,让他有了寻找尖身波旁的念头。
 




 
于是他在公元1999年,有机会前往非洲考察,顺道拜访波旁岛,寻找传说中的低因咖啡树。不过事情并没有想像中的顺利,岛上的年轻人都没听说波旁岛曾经有咖啡作物,只好在离去前留下联络地址给当地的农民和官员。
 
 

终于在两年后,也就是公元2001年,川岛接到了来自波旁岛农民的电话,述说在野外发现了三十多株不知名咖啡树!后来也经过专家鉴定,确认是当时的波旁尖身咖啡树,所以法国国际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的植物学家与日本上岛咖啡合作,展开了天然低因咖啡树的复育计划,终于在2006年有了第一批少量的波旁尖身咖啡豆,产出的700公斤尖身波旁豆经精筛后剩240公斤运抵日本。




之所以称为尖波旁,是因为豆形狭长,两端是尖的,而原生种波旁(有人称之为圆波旁)则豆体较短,轮廓略似椭圆形。尖波旁和原生种波旁外形上的差异,看看(图1)及(图2),应该立即可以分辨出来;不过,两者最大差别倒还不在外形,而在于风味和咖啡因含量;如果用简单的话来形容尖波旁,就是“风味好、咖啡因含量低。”
 








以上是前街咖啡整理的一些相关讯息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咖啡
 
 
 
 
 
 
.
 

2021-06-20 15:18: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