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由果实变成生豆的演变过程 了解咖啡豆的变化过程介绍
咖啡的果实中央有一对椭圆形的种子,种子被外皮、内果肉与果肉覆盖。成熟的果实未经处理短时间就会腐坏。精制是将咖啡果实的外皮和果肉去除,再将种子取出。一般来说,5千克的咖啡果实约可取得1千克的咖啡生豆。
精制方法有干燥式、水洗式、以及二者折中----半水洗式三种。
干燥式精制法:
果实采收后,经过自然(日晒)干燥法或机器干燥法将其干燥、去壳、取出生豆。自然干燥法,是将果实堆放在露天日晒场,以阳光暴晒干燥。为避免干燥不平均或者发酵,必须适时搅拌。
原本樱桃般鲜红的果实晒上一周后会变黑,外皮与果肉也会变硬而容易取下。晚上要盖上防水布阻挡夜露,让它成为黑色的“干燥樱桃”。
自然干燥法的作业过程简单,设备投资少,成本相对较低,但受制于天气情况,且耗费时日,容易混杂过多的瑕疵豆等杂质。
也门最有名的“摩卡.玛塔利”(Mokha Mattari)咖啡。它有着独特的酸味与醇厚度。它就是自然干燥法的代表,与苏门答腊的曼特宁一样,皆有豆子外观不整齐且杂质多的情况。原本一提到埃塞俄比亚,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以自然干燥法精制的“摩卡.哈拉”(Mokha Harrar)咖啡,不过最近埃塞俄比亚水洗式咖啡豆亦有增加的趋势,西达摩(Sidamo)与金玛(Djimmah)就逐渐开始改用水洗式精制法,而这些高级品主要向欧洲输出。
水洗式精制法:
水洗式精制法始于18世纪中期。精制过程首先要将咖啡果实的果肉去除,接着用发酵槽去除残留在内果皮上的黏膜,豆子清洗过后加以干燥。非水洗式精制法与水洗式精制法的不同,在于非水洗式是干燥后再去除果肉,而水洗式则是去除果肉后再干燥。
水洗式精制法能通过每个步骤去除杂质与瑕疵豆,因此生豆的外观均一,普遍被认为具有高品质,交易价格也较自然干燥法精制的咖啡豆高。
水洗式咖啡最大的缺点在于,发酵过程中咖啡豆容易沾染上发酵的臭味,豆子会沾上发酵味,绝大多数是因为发酵槽缺乏管理维护的关系。将内果皮上带着黏膜的咖啡豆浸在发酵槽中一个晚上能够去除黏膜。但若是发酵槽清理不完全,温湿度的变动过大造成发酵槽中的微生物产生变化,会导致咖啡豆沾上发酵味。
半水洗式精制法:
此为干燥式与水洗式的折中型。做法是将收成的咖啡果实水洗后,再用机械去除外皮与果肉,用日光使之干燥,再用机器干燥结束。与水洗式精制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过程中不将咖啡果实放入发酵槽,品质上又比干燥式精制法稳定。巴西的席拉多地区就是采用半水洗式精制法。
《咖啡品鉴大全》
来源:
VisibleCafe的博客
2016-01-04 12: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