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奶泡-决定一杯意式咖啡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正确了解奶泡
第一步 先了解咖啡机蒸汽系统的正确操作流程,明白打奶泡前后空喷蒸汽管的目的是什么,明白毛巾和随手清洁在咖啡制作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步 学会如何用喷头接触奶面,选点的位置、选点的深度。
第三步 认识两个温度。一个是发泡的起止温度,一个是奶泡制作完成的温度。这两个温度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奶泡的打发原理是否掌握。先说发泡,牛奶最初是冷的(最好能充分冷藏在5℃),这可以延长发泡时间,使其能发泡充分泡沫细腻,然后打开蒸汽阀,对牛奶进行发泡。发泡至和我们人体温度一致的时候(手感不冷不热),发泡截止。因为我们人的手温就有大概30°左右,所以我个人认为奶泡的温度在掌握65-70度之间就可以了.因为太烫的话就会将牛奶的营养价值给破坏掉了。
接下来说说打奶泡截止时的温度。其实这个温度有好多种理论上的说法,这里不详说,在以后专题讨论液态奶风味的时候再谈谈感受。我只说说这个温度在手上的感觉是什么。这个温度我们用手感觉的时候(处于持续加热中)是烫手,但能忍受两三秒的时间;温感一到就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端在手上感觉是很烫,但能拿得住)。
第四步 认识一个打奶泡拉花缸与咖啡机蒸汽管接触的一个死角度。看了好多国内外咖啡师操作打奶泡,加上自己不断的尝试,发现打奶泡有一个死角度,就像打电子游戏,有些死角是子弹打不到你的,但你可以打到别人。这个角度用文字说起来很麻烦,大概是拉花缸的缸嘴一定要抬起来,缸体要根据奶泡的转动方向倾斜。
第五步 找到旋涡。这个旋涡的作用是把发泡发出来的粗泡沫通过旋涡扯到液面以下,使表面干净。旋涡有很多种状态,每种状态都需要观察并记住。这点说起来好深,我简单一点吧,要想有旋涡,蒸汽管的喷头不能太深入奶面下。
第六步 拉花缸向下与向上移的问题。喷头与奶面接触好,即打开蒸汽阀,这时拉花缸向下非常缓慢向下移动,会听到“吃吃”的蒸汽与奶液“剪切”,所发出的声音,俗称“进气声”。进气到人体温度这个声音就不能再出现了,否则,表面会有特别大的粗泡沫。
此时把拉花缸向上移一点(只移一点,这很重要,很多人理解为持续向上移,这非常错误),让蒸汽喷头离开剪切面,以听不到“吃吃”声即可。此时通过调整拉花缸角度,记住是角度,而非喷头与表面的位置(非常小的角度调整),找到旋涡,把发泡阶段的粗泡沫扯下表面,定点持续到温度到达烫手的温度即可。
第七步 认识牛奶经蒸汽打发后的状态及如何处理奶泡。
牛奶打发后,还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奶泡,而是处于分层状态,下层是被加热的牛奶,上层是打发后的“奶沫”,所以我们要对打发后的牛奶进行处理。
上下抖动,去掉表面的粗泡沫。
摇晃,让热牛奶与上层奶沫充分混合,形成奶泡。这一步好关键,一些朋友特别不重视这点,那就前功尽弃了。
第八步 拉花前,奶泡一直在拉花缸里处于摇晃状态,避免因此面造成的分层再次出现,这是一个职业习惯,要求一定要养成。
二、对奶泡质量的要求
要细腻:什么是细腻?没一个人用精确的词语能解释清楚、要像天鹅绒般,要滑口,表面要能反光。
三、 奶泡不能顺利注入espresso的解决
我们常常在做cappuccino类咖啡的时候,会出现奶泡不能顺利注入espresso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 是奶泡打到了八九成满,比较dry,可以打少一成来解决。
第二 是espresso的crema表面离杯子底太浅,导致奶泡一注入就浮在了crema上。解决:尽量地把杯子拿斜,增加crema表表面与杯子底的深度。在注入时,朝最深处注入。
第三 是奶泡注入espresso的时候快挨着杯子了,导致奶泡穿透crema的力度不够。解决:将拉花缸高于杯口10-15cm注入奶泡,增加奶泡向crema注入的加速度,以使其顺利穿透crema。
第四 是用融合手法来解决。如果注入奶泡时奶泡还是白在crema上(对小量,表面1/3左右有效果),那就马上减少奶泡注入量,在杯中打个圈,再把拉花缸向上提,就可以把变白的冲到crema下面。
第五 是用七分满或六分满奶泡拉花时,还没有加大流量,就把crema给冲散了。解决:减小奶泡流量,缓慢在整个crema上画圈,直至融合到位之后就可以开始起花了。
第六 是拉花,根据个人喜欢拉花的花型,和注入牛奶融合的程度去选择你需要的花型,我个人认为其实拉每一种花的奶泡厚度都不一样的,所以当你决定拉什么花型的时候就要在打奶泡的时候决定奶泡的厚度,如果太过的拉花是很影响咖啡口感的。
第七 是拉花的时候千万不要犹豫,当你拿起拉花缸的时候就决定好你所需要的花形千万不要一会想着这花型一会又想那花型的,这样会导致你最后什么都拉不好,手法也很重要,当牛奶与咖啡注入融合至6-7分满之后就可以开始起花了。起花的时候在咖啡杯的中心点再靠后一点点开始起花,起花的时候水流稍微加大一点这样可以使其更好的出现花型然后再左右均匀晃动手中的拉花缸至8-9分满,晃动的时候动作不太太大,当拉花快满的时候手法稍微往前走慢慢的注入牛奶然后提高之后水流放细收尾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类似心形的图案了
那这些标准是什么呢?表面要能反光算第一个。
第二个标准是 :表面没有一粒粗泡沫。这个需要很到位的奶泡控制能力,当然这也是反光的前提。那什么是粗泡沫呢?如果非要给它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认为大于直径1mm的都叫粗泡沫了。
第三个标准是 :在加奶量一致的情况下(都加在缸嘴底部的位置),不管打六成满还是七、八、九成或全满,打出的温度要一致,不能以温度的高低来调节奶泡的多少。
第四个标准是 :做两杯cappuccino,以WBC标准杯做,奶泡倒入杯后,拉花缸里一滴不剩。这个标准如果再升华一点即变为:要多少奶泡,就只打多少奶泡(macchiato等微量奶泡除外),这很难练,需要老长时间,笔者也只能偶尔做到。
以上这四个标准做到了,在视觉、手感和技术上,起码它算是一缸不错的奶泡了。前面还说到一个听觉,这取决于牛奶,刚打好的奶泡,一定要听不到很连续的爆破声,这才能保证奶泡在杯中的持久力。
一个关于cappuccino的话题,就是关于cappuccino的分类问题。
可以把cappuccino按奶泡的质量进行分类,分为三类,一个是wet cappuccino、一个是dry cappuccino,还有一个是介于两者之间的half cappuccino。那我们怎么来区别这三种cappuccino呢?
如果奶泡技术过关的话,可以采用奶泡质量来进行区分,如下:前提:600ml(中号)左右拉花缸,装奶在缸嘴底部。
1 、 wet cappuccino打奶泡呈6、7成满;(此奶泡做树叶等纹路要求多的花纹非常好看,同时,此奶泡还可以拿来做latte)
2 、 dry cappuccino打奶泡呈全满;
3 、 half cappuccino打奶泡在8成满。(此奶泡做心、苹果及郁金香类花纹很棒)。其实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就是这种奶泡,用它来制作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cappuccino。
四、 奶泡的几个误区
对于奶泡,有这样几个误区是我们要了解,这才能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奶泡。
第一误区: 利用上下抖拉花缸,把表面粗泡沫去掉。这是很好的方法,但很多朋友对这种方法产生了很强的依赖,自己奶泡没有打好,不去总结为什么没有打好,而采用这种手段去弥补。长此以往,就产生了依赖,这里我一定说一下,如果仅靠这种方式来去粗泡沫,奶泡技术是没有办法提升的,也练不成拉花的高级技巧。
第二误区: 用匙舀掉表面的粗泡沫。这个方法是我最排斥的。虽然在比赛中有些选手用些方法,但我认为这是其奶泡技术不过关,表面粗泡太多,抖也抖不掉,只能舀。但凡用类似手法来处理奶泡的,请一定加强你在打奶泡中蒸汽的控制技术。
第三误区: 把奶泡打起了后,放置在旁边静一小会。这种方法很恼火,这是奶泡技术还没有入门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会使奶泡的分层加剧,热奶与奶沫的融合会很不容晚完成,稍不注意,就变成奶是奶、沫是沫。整杯咖啡没有平衡口感。
第四误区: 两个拉花缸来会倒时处于很高的位置,本来的目的是融合,反而激起更多的粗泡。
第五误区: 奶泡没打好,怪蒸汽。笔者认为,咖啡机蒸汽压力(即锅炉压力)在0.8BAR是比较好掌握的打奶泡气压,这个压力打奶泡很绵长,也很容易把牛奶发泡的原理搞懂,但做一杯奶泡需要13秒左右,呵,没有压力大的快。如果气压在1.0或1.1BAR的话,那打奶泡的方式和方法会有所改变,但原理是一样的。(这一点要排除因蒸汽不纯,导致的“吐”的现像,拉花缸也抖得厉害,如出现这个现像,请把蒸汽排空,再充分加热一次试试就对了。)
2015-11-12 16:11:21- 上一篇
咖啡的特殊秘密 图文讲解让你一分钟了解咖啡豆的基础知识
从一颗粗砺的生豆到一杯香浓的咖啡,中间隐藏着那些让你万万想不到的秘密? Q生咖啡豆真的需要清洗吗? 生咖啡豆经过烘焙,几乎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反倒是清洗过的生咖啡豆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注意不要用水泡太长时间;第二注意适度干燥,干燥时间太长容易滋生霉
- 下一篇
意式咖啡制作教程介绍:Espresso制作:研磨度(一)详细讲解
前面讲了制作Espresso过程中的压粉步骤以及压粉的力度问题,并稍微提了一下影响压粉力度的因素,其中之一便是咖啡粉的研磨度。 研磨是指将将咖啡豆使用磨豆机(或者手动研磨器具)磨成制作咖啡时所使用的咖啡粉的过程,而研磨度就是指的磨成的咖啡粉的粗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