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咖啡网站

苏门答腊咖啡特点介绍苏门答腊咖啡产区苏门答腊咖啡风味

发表于:2025-01-01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01日,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在中间与赤道相交叉,由两个地区组成:西部巴里散山脉(Barisan Mountains)和东部的沼泽地。 西半部山地纵贯,高峻的巴里散(Barisan)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绵亘1600千米,有90余座火山,其中最高峰葛林芝(Kerinci)山海拔达3800
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在中间与赤道相交叉,由两个地区组成:西部巴里散山脉(Barisan Mountains)和东部的沼泽地。
西半部山地纵贯,高峻的巴里散(Barisan)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绵亘1600千米,有90余座火山,其中最高峰葛林芝(Kerinci)山海拔达3800米。山脉以东为冲积平原,南宽北窄,最宽处100千米以上。河流众多,主要有穆西河、巴当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当中以哈里(Hari)河最长,可通航480千米。托巴湖面积1140
苏门答腊岛地形图
苏门答腊岛地形图
㎞²,是诸多山湖中最大者。
巴里桑散山脉为青藏高原新生代山脉的连续,纵贯苏门答腊岛。该地区发现了煤、黄金矿床。火山所喷发的矿物质使得土壤肥沃。山脉景象优美而迷人,如托巴湖(Lake Toba)周围区域。
在东部,强大河流把淤泥带到下游,形成了辽阔的平地,遍布沼泽和湖泊。虽然该地区宜耕土地少,对农业不利,但是其对印尼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为“地上出产油,地下也出产油”:棕榈油和石油。
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的东南边缘,该岛以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边缘,是欧亚地震带的一部分。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引发的10米高海啸席卷苏门答腊西部的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在印尼就有超过八万人死亡,灾情主要集中在亚齐省和北苏门答腊省。
海岸
苏门答腊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岸上推进,其力量极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由于“印度洋拍岸浪”现象的存在,致使苏门答腊、爪哇两个主岛,几乎无天然良港。
苏门答腊岛地震引发的大海啸
苏门答腊岛地震引发的大海啸
气候
苏门答腊岛有赤道穿过,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有明显干湿两季[1]  )。由于常年高温多雨,各地温差不大,降雨则有明显差异。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
苏门答腊岛地理位置
苏门答腊岛地理位置
,山区可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岛的南北两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
人口
苏门答腊岛有约3700万人,人口密度不高(85人/㎞²),人口稠密的地区包括北苏门答腊、以及西苏门答腊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区集中在巨港和棉兰。
当地居民使用52种不同语言,均属于南岛语系,文化方面也很接近。在东部,最普遍的语言是马来语,但在其他地区不同的民族使用其他语言:南部和中部有楠榜语(Lampung)和米南加保语(Minangkabau),北部的山区有巴达克语(Batak),最北部沿海地区有亚齐语。在市区也有华侨使用汉语的闽南语。
苏门答腊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但Batak族信基督教(荷兰人传播的宗教),除此之外,也有印度教徒、佛教徒、天主教徒等。
生物资源
苏门答腊岛占据着印度尼西亚国家领土的1/4。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物宝库。岛上仅仅哺乳类动物就有176种之多。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岛上的动物包括猩猩、各种猿类、象、貘、虎、两角耸立的苏门答腊犀牛、长臂猿、树鼩、飞狐猴、野猪和灵猫类。岛上3座国家公园(勒塞山〔Leuser〕、葛林芝-塞布拉〔Kerinci Seblat〕和南巴里桑山〔Bukit Barisan Selatan〕)于2004年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保护区。随着人类在当地雨林中活动的增多,生物资源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猩猩不到5000只,而根据印尼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统计,在2001年,苏门答腊犀牛只有132头了。苏门答腊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希望苏门答腊岛这座天然的生物宝库能够保持它的原貌
2016-07-26 17:40: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