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咖啡网站

“我在咖啡里 读懂中国”

发表于:2024-11-15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5日,周末早上,吃着新烤制的树莓松饼,奔跑嬉戏的孩子;黄昏傍晚,仰头沉思,整理着一天工作的中年男子;深夜时分,围坐在笔记本前激烈讨论细节的创业青年;还有恋人、闺蜜、合作伙伴,无论时间早晚,他们都能享受到同一个空间带给他们的自由和快乐,这个神秘的目的

  周末早上,吃着新烤制的树莓松饼,奔跑嬉戏的孩子;黄昏傍晚,仰头沉思,整理着一天工作的中年男子;深夜时分,围坐在笔记本前激烈讨论细节的创业青年;还有恋人、闺蜜、合作伙伴,无论时间早晚,他们都能享受到同一个空间带给他们的自由和快乐,这个神秘的目的地就是——“漫咖啡”。

  自2011年在北京丽都饭店开了第一家店后,这个总是坐落在公园、社区旁边,以钢结构、玻璃幕墙为统一特点的大空间咖啡厅,像蒲公英种子一样蔓延全国,受到国人追捧。但罕有人知道它的创始人竟是一名韩国人。业内人士评价说,不得不承认,除了三星、现代这种全球性的韩国企业,漫咖啡可以说是韩国人在中国经营的“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近日,《翼》周刊专访到漫咖啡的创始人、董事长辛子相,让这位已年近64岁的老人讲述其成功的奥秘。

  疯狂的扩张:

  3年120家店,

  14个月回本

  采访约在辛子相旗下的另一个韩式餐饮产业爱江山2号店,他本人的专属地下办公室里。看到记者突然到访,正在午间休息的他瞬间抖擞精神,并点起一根雪茄说:“我最近很忙,忙着开漫咖啡!”

  辛子相在中国经营着爱江山、漫咖啡、创作餐厅三大餐饮品牌,漫咖啡无疑已经脱颖而出,到达了“爆发”状态。他自信地介绍,目前一家漫咖啡门店平均14个月就能收回初期投入。漫咖啡全国现已开业的店面有70家,正在装修施工的店面有50家。

  但他对3年120家的规模并不满意,他从文件包里拿出两页正在筹备的店面名单,指着说:“太慢了,还是太慢!”

  他拿出数据,2007年,韩国的咖啡馆数量是2800家,7年后的今年已经达到18000家。对于中国来说,当下无疑是咖啡馆发展的黄金时期。

  他的目标是10年内将漫咖啡开到3000家。这样的发展,光靠他自己是无法达到的。于是,漫咖啡采用了直营+合作的扩张模式。辛子相坦言,他需要的合作商需要有实力能在一个区域或者城市开5家店,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合作者绝不是普通的个体。

  敏锐的观察:中国人的咖啡消费不一样

  回到最初的话题:辛子相的成功源于什么?他想了一会回答说:“成功源于他对中国人透彻的观察。”在中国近10年,他发现,中国人很喜欢聚集在一起,当然餐厅是一个选择,但餐厅分为高中低档。“身份差距非常大。”辛子相说,但在咖啡厅里,一杯咖啡的价格只有24元,让人感觉不到身份的差距。

  中国人消费咖啡也有自己的特点:在韩国,人们在咖啡馆一般只消费咖啡,但中国人似乎更喜欢吃点别的。于是,漫咖啡加入了很多新鲜制作的松饼,每道甜品的价格在50元左右,利润比咖啡还高。

  漫咖啡餐厅似乎还弥补了中国人对星巴克的那些个不满意:星巴克空间狭小、局促,漫咖啡建筑宽敞明亮;星巴克鼓励带走,漫咖啡说欢迎你带着电脑待上一天;星巴克将店开在地价高昂的CBD,漫咖啡却选择了公园、社区等地价温和的地脚。

  辛子相还发现,即使禁止吸烟,中国的咖啡馆也经常是烟雾缭绕,于是,干脆整个二层都设计成吸烟区,人们就可以对环境进行选择。还有,充满年代痕迹的老榆木餐桌,以及高低不同的仿古沙发椅,都让人们来到漫咖啡,就像来到一个老朋友的家一样,不会因为害怕弄掉了桌角明亮的新漆而紧张。

  一边拉低了商业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房租成本,一边拉高了消费水平,增加了单品的利润,漫咖啡成功的秘密也无外乎如此吧。

  合作的法则:只和中国人合作

  读懂了中国人,参透了其中的规则,做米肠生意起家、从商一生的辛子相,眼下的自信也是直白的。他做米肠成功赚取第一桶金的秘诀就是——细分市场。

  当被问及韩国商人在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困境时,他只做了简单的回答:“没有,完全没有困难。”

  曾有故事称,漫咖啡的丽都一号店开业之初很冷清,但辛子相却镇定地说,等等,再等等。9个月后,丽都店的客人蜂拥而来。

  他告诉记者,就像现在他刚刚创立不久的韩式啤酒炸鸡餐厅“创作”一样,人们需要一个既能吃饭也能喝酒的地方。只要事情对了,剩下的就是等待了。

  漫咖啡不怕模仿者吗?

  辛子相回答,差异化的定位,让漫咖啡在定位之初就赢了,等爆发点一到,后来人就是想追也追不上了。此外,漫咖啡本身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进化。他现在和巴西的农场合作,引入“farm-table”(农场到餐桌)的概念,让喝咖啡不仅知道咖啡来自于哪,还能知道种植的人、农夫的故事。他们还会请来世界级的咖啡师,让漫咖啡的会员来试喝。

  他说,类似新奇的想法,他的脑子里每天还会不断地涌现,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会付诸实践。

  他直言,自己的合作商都是中国人,而非韩国人。“在中国,好的地、好的资源都在中国人手里,我当然要和中国人合作。”

  北京印象:

  它会是全世界

  最好的城市

  一个毕加索的画展,在日本的东京,10天展出,大约有3万人观看,在韩国也是一样,但在北京,这个数字是10万人。

  当被问及对于北京的看法时,辛子相十分激动地举出了上面的例子,这种兴奋感甚至超过谈及漫咖啡。

  他说,比起全世界其他的地方,北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你来到中国出差,除了办公,你还可以在这里看到最好的画展,接受很高的医疗,非常高质量的教育,它的城市资源非常丰富多彩。

  再比如,你在北京,一个幼儿园,从5000元一个月,到18万元一个月,都有人消费,它拥有的消费人群非常多样。

  当然雾霾这些不好的东西需要靠科技等方式去解决,但无疑,北京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城市。

  对话

  《翼》周刊:漫咖啡为什么不接受加盟商,只是合作商?

  辛子相:不做加盟是因为这种形式不好管理。除了北京上海以外,其他的合作中,漫咖啡占有相当的股份,这样合作商会很尊重总部的意见。

  《翼》周刊:对于合作伙伴有什么要求?

  辛子相:是一个有激情的人。

  《翼》周刊:漫咖啡主要的团队有多少人,多少是中国人?

  辛子相:团队里有50人左右,只有5个人是韩国人,其余都是中国人。

  《翼》周刊:咖啡厅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辛子相:一个好的选址。

  《翼》周刊:您怎么总结自己的成功?

  辛子相:保持活力和斗志,还有最关键的——勤奋。

  《翼》周刊:最后一个问题,服务员怎么认出那么多小熊?

  辛子相:(大笑)每一个小熊的颜色、穿的衣服都不一样,我们培训时的重点就是让服务员认识的这些小熊。

  结语

  比起美国的星巴克、英国的Costa,背靠华润大山的太平洋咖啡,漫咖啡这样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品牌故事,更没有雄厚资本的咖啡品牌能够在短短三年时间发展到这种程度,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成功的关键仍然是咖啡细分市场后的差异化路线和对中国消费者深入纹理的观察。

  在采访完后的一天,记者选择在望京的漫咖啡里写稿,偶然抬头发现在二楼的包房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抽着雪茄、身穿一身休闲装、精神气十足的辛子相。于是,记者就坐在原处观察。

  他坐在包间里,和朋友一边聊天,一边将身子朝向外面静静地看着。就这样,坐了整整一个小时,期间几次走出来和服务员交流:一次告诉服务员,音乐声太小,一次是因为空调温度比较低。这也应验了很多漫咖啡里有一个辛会长专座的传闻。

  的确,有些习惯,中国人自己可能都说不出来,但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他读透中国也就读透了商业的秘密。

2014-08-29 16:36:0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