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咖啡网站

喝一杯“二对咖啡”,听一段人生故事...

发表于:2024-12-27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7日,在宾川平川镇东北部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朱苦拉的地方,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彝族山寨。由于交通不便,朱苦拉几乎与世隔绝。村民赶集买一个小猪背回去养,养大了都没有办法赶出来卖,文革时期曾有革命小将来到这里,看到这里曲折险峻的山路,不得不在石壁上写上
在宾川平川镇东北部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朱苦拉的地方,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彝族山寨。由于交通不便,朱苦拉几乎与世隔绝。村民赶集买一个小猪背回去养,养大了都没有办法赶出来卖,文革时期曾有革命小将来到这里,看到这里曲折险峻的山路,不得不在石壁上写上“革命到此止步”几个大字半途折返。



可就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
谁能想到它然拥有24株100余年树龄的咖啡古树,刷新了咖啡树在中国种植的历史,被称为中国咖啡的“活化石”;
谁能想到一百多年前这样一个穷山僻壤山沟沟里被地主恶霸奴役的穷人会有勇气走出大山去找洋人来主持正义;
谁能想到一个洋人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居然建起了教堂,开始传教,并且种植了咖啡树...


久而久之,当地的村民也跟着田神父种上了咖啡树,喝咖啡也成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喝的时候再放一点白砂糖,苦里带着甜,既解渴又提神,给贫乏的生活带来了点点微光。


墙内开花墙外香,正当大山深处的彝族贵族们端起搪瓷口缸独享手磨咖啡的时候,在宾川县城边一个叫华侨农场的地方,有一个从越南回到中国的华侨,带来了一些咖啡种子和一种叫滤壶的东西。



中国人的破立二字和易经里的阴阳二字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破不立,新的事物的产生总是来源于矛盾和冲突。朱苦拉的富人与穷人之间的斗争带来了田神父,也带来了朱苦拉第一棵咖啡树。而后来风靡宾川的二队咖啡则来自于民族冲突和战争。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越南华侨的回国之路极为艰辛,“身上背着锅和米,大人拖着小孩,从越南内地往中越边境跑,房子、地产、山林...一样都没有。"


为了妥善安置归国华侨,国家组建了华侨农场,归侨们在宾川的华侨农场安家落户后,由于大多还保留着祖籍地和侨居国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他们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思想和文化,其中的一家人就让宾川人爱上了越式咖啡这样的饮品。


对,越南归国华侨冼锦华夫妇。1985年,夫妻俩在当时的太和华侨农场开设的一家早餐杂货铺,由于回国后,冼锦华依旧保留着喝咖啡的习惯。每当他在店铺自己享用的时候,他都会倒一点咖啡给前来光顾的客人们喝,慢慢地,大家不仅爱吃他的早餐,更爱喝他煮的越南咖啡。时间一长,夫妻俩就尝试着把咖啡也作为早点售卖,喝的人络绎不绝。


再后来,二对咖啡慢慢发展成了众人皆知的咖啡老店,而冼锦华夫妇的小儿子冼连友又把”二队“改成了”二对“,寓意“在对的时间,喝对的咖啡”。
在他的心里,二对咖啡真正的味道,就是那种苦中带香的醇厚滋味。
只有在和平安定的时光中,才有最好的心境端起这一杯咖啡,慢慢品尝它的真味。

2017-04-19 11:32:4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