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咖啡网站

咖啡杯盖设计-为了防止咖啡溅出,你都不知道咖啡杯盖有多努力!

发表于:2024-11-23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3日,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一杯外带咖啡,是不少人早晨的开始。路上提着的香浓咖啡,永远是途中的诱惑,叫你想要偷呷一口。可是,部分杯盖设计成一旦开启,即无法重新合上,浅尝后,咖啡容易随步伐或车厢的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 一杯外带咖啡,是不少人早晨的开始。路上提着的香浓咖啡,永远是途中的诱惑,叫你想要偷呷一口。可是,部分杯盖设计成一旦开启,即无法重新合上,浅尝后,咖啡容易随步伐或车厢的颤动溢出,甚至溅到身上。小小的咖啡杯盖,从面世至今不断改良,只为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咖啡在路途中溅出。

     

    两位美国建筑师Louise Harpman及Scott Specht,多年来收集超过500个杯盖,并出版书籍  Coffee Lids: Peel, Pinch, Pucker, Puncture,介绍咖啡盖的设计变化。

    这本「咖啡盖图鉴」将林林种种的盖子划分为「剥离式(Peel)、捏下式(Pinch)、抿嘴式(Pucker)、戳穿式(Puncture)」四大类型。两位作者将杯盖的发明追溯至1953年,由Delbert E. Phinney设计的一款剥离式杯盖,当时更为此申请专利。所谓「剥离式」杯盖,即从刻痕位置撕去一小片胶片,以饮用咖啡,这个设计至今亦常见。而「捏下式」的设计与剥离相似,分别只是开启时,需使用姆指与食指的压力扣下盖口,而非完全撕去。「戳穿式」则是把凸起的按钮向下压,按钮凹陷时,便会产生裂缝,保持盖身完整之余,又可避免拉扯时不慎撕裂杯盖。

    麦当劳现仍有使用剥离式的杯盖。图片来源:Benjamin English

     

    捏下式的设计,需要一定指力,才能扣下盖口。图片来源:Benjamin English

     

    戳穿式设计,手指扣下时,或会不慎浸在咖啡里。图片来源:Benjamin English

     

    然而,除去式盖口的设计存在缺憾,而在80 年代外带咖啡极为普及时,就更为明显。

     

    Harpman 解释:「人们变得非常心急,以至于等不到抵达目的地,在路上已恨不得喝上一口。」假如拿走盖口,便等于打开无法堵塞的缺口,液体随时洒出。同时,扣穿盖口的设计,则有时会令手指直接接触到杯内热腾腾的咖啡。

     

    「问题是,我们能否设计一个既能保持盖子完好、防止溅出,又能方便人们随时呷一口的杯盖?」Harpman点出的问题,正是设计者创新动力的来源。为此,不同形式的杯盖开始出现,而当中最多样的创新,要数「抿嘴式」的设计。用家直接从盖上加高的穿口饮用咖啡,故嘴唇不会接触杯面,看上去像抿嘴。当中最经典的设计,属1986年的「Solo Traveler」杯盖。盖子外围突起,而内部的凹槽,使咖啡即使溢出,亦有足够空间装盛。

    抿嘴式设计,特点是饮用时,嘴唇完全贴住盖面,而非杯子。图片来源:Benjamin English

     

    来自韩国的新奇设计。图片来源:Benjamin English

     

    近年来,这种咖啡杯盖被广泛地使用,例如星巴克便采用了类似设计。但创新空间并不因此萎缩,咖啡盖总有不同要求需要迎合。如在盖上加上标示口味的按压点,方便冲调者配合买家选择。踏入21世纪,泡沫咖啡大受欢迎,故亦有盖子改为凸起,以容纳泡沫。另外,亦有不少带玩味的设计,如书中罗列一个韩国设计的杯盖,盖面突出成鼻子及嘴唇的形状,让饮用者在啜饮外,亦与咖啡接吻。

     

    毕竟,咖啡才是主角,人们或许不太在意杯盖设计有何特别之处。但Harpman认为:「这小东西背后,蕴藏着匠心智慧。我会在教学上使用它们,人们以新方式看待咖啡盖十分重要,因它本身充满神奇。」Harpman又以  FedEx商标为例:「当我设计课程时发现,至少有一半人没有留意商标内隐藏的箭头。这便是他们观察时忽略的地方。」同理,杯盖的细节亦为人所忽视,而它们的样式并不单一。故  Coffee Lids  一书,便介绍了不同杯盖的独特之处,尽管只属设计中的细微差异,皆有理由。

     

 

2018-04-22 23:23:5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