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咖啡豆 為梦想拼极限
台湾前辈画家杨三郎曾说:「任何事我一定十足亲尝」,因此即使到了八旬仍然坚持写生,唯有踏上那块土地,亲身感受阳光、空气与风,才能真正领会从这样环境下孕育出的生命之美。画家如此,為了咖啡千里迢迢的寻豆人亦如是。台北「哈亚」咖啡日籍总经理三上出,就是个咖啡苦行僧,咖啡豆这块魔毯,往往把他载到鸟不生蛋、绝非观光景点的化外之境。
台湾咖啡文化在这十年有不小改变,谁是精品咖啡的领头羊?许多人会直指哈亚。现在一些很不错的咖啡店,老板也是哈亚或「上登」(三上销售生豆的公司)员工出身。哈亚流派的地位,有点像日料界的「新都里」,虽然修行在个人,但经过薰陶都具备一定水準。
看起来优雅斯文的三上,实在很难把他跟深入险境的咖啡豆行脚之旅联想在一起。
想起那些寻咖啡豆旅程,他仍然苦笑的说:「真的不好玩。」但是,他坚持唯有到现场实际看到咖啡豆的生长环境,才能确认手中的咖啡豆的确够格。
说起对咖啡的热情,还真是被台湾客人给逼出来的。过去在日本的食材公司当业务,因為工作需要,三上对於咖啡,很熟,但谈到热情,没有。十二年前随妻子来到台湾,决定在此落脚开店,他才开始研究咖啡市场。那时他走在路上,只要碰到标榜是高品质的咖啡馆都进去喝,结果往往一脸狐疑的走出来。「他们很会说自己咖啡有多好,但是一端上来,闻不到香气,喝下去,是苦的。」要不就是招牌写著咖啡店,菜单却像餐厅,咖啡只是附属品的感觉。
开店后,他更常碰到客人一进门就直接点「曼巴」(曼特寧加巴西),有钱一点就说要「蓝山综合」,这名称搞得他昏头,「什麼是曼巴?蓝山有综合?」不然就是喝完咖啡后皱眉跟他抱怨:「这不是咖啡吧!怎麼会酸?」一点一点的culture shocks点燃他心中的小火山,且不论烘焙与冲煮的技术面,「台湾消费者的口味被限制住了,以為咖啡只有那几种,应该要能提供更多选择!」於是,除了率先成為台湾考取美国精品咖啡组织(SCAA)的国际咖啡杯测评审。他主张回归咖啡的初始:生咖啡豆。这几年他决定要带著客人的味蕾前进,深入非洲、中南美、亚洲等著名咖啡豆產区,找心中真正的高品质咖啡豆。
2014-06-27 16:54:59- 上一篇
星巴克欲在华开5000家店 媒体:向中产推广咖啡文化
王静瑛在一家冰室风格星巴克店接受采访时,阐述了她10月下旬就任星巴克首位中国业务总监以来的想法。 她说:未来五年在中国我们肯定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我们一年开500家店,目标是到2021年达到5000家。现年44岁的王静瑛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财富中文
- 下一篇
外媒:中国人均咖啡量较少,但中国咖啡市场很有潜力
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咖啡在中国起步比较晚,早期只是高消费人群或海归人士才有兴致到咖啡馆喝上一杯,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咖啡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咖啡市场的重要部分,备受外媒关注,下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