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咖啡種植歷史 墨西哥咖啡產區品種 處理法風味口感特點
发表于:2024-12-20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0日,墨西哥位處於中美洲的北端,北部同美國接壤,南側和西側濱臨太平洋,東南瀕臨加勒比海,與伯利茲、危地馬拉接壤,東部則為墨西哥灣。是世界第四大咖啡生產國,是有機咖啡生產大國,年產咖啡約500萬袋。其大部分咖啡是由近10萬戶的小耕農生產的,曾經操縱咖啡
墨西哥位處於中美洲的北端,北部同美國接壤,南側和西側濱臨太平洋,東南瀕臨加勒比海,與伯利茲、危地馬拉接壤,東部則為墨西哥灣。是世界第四大咖啡生產國,是有機咖啡生產大國,年產咖啡約500萬袋。其大部分咖啡是由近10萬戶的小耕農生產的,曾經操縱咖啡業的大莊園已不多見了。墨西哥咖啡每公頃產量為630公斤左右,目前墨西哥是北美地區主要的咖啡供應商。
壹般來說,墨西哥咖啡風味較輕,但溫和細致。
【歷史】
咖啡是很晚才傳到墨西哥的,18 世紀下半葉,西班牙移民從加勒比海的古巴與多米尼加帶進咖啡樹,但真正商業種植咖啡,必須等到 1790 年代,德國與意大利人從危地馬拉與中南美洲移民到墨西哥,Veracruz 第壹次出現咖啡種植園。墨西哥壹直保持著小農傳統,墨西哥革命後的農業改革,讓原住民與農民可以擁有小塊農地,自給自足。七〇與八〇年代是墨西哥咖啡的黃金時期,1973年,墨西哥國立咖啡學院 (INMECAFE) 成立,提供小農技術援助、貸款、保證收購,甚至與國際市場接軌,咖啡產出增加。
後來墨西哥咖啡協會(Instituto Mexicanodel Café, 簡稱Inmecafe)控制了咖啡業。咖啡協會即控制著咖啡種植,也控制著11月起就可出口的咖啡豆的市場。協會為農民提供最低收購價格、技術建議和其他幫助。但從1991年起,咖啡協會的活動已有所減少,它的職能還可能進壹步減弱。
咖啡協議(Coffee Agreement)的瓦解和價格支持的消失,實際上是幫助了壹些生產者,因為這迫使他們發展各自的品牌,並取得與國外市場更緊密的聯系,而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的NAFTA協議將進壹步幫助墨西哥產品出口到北美。壹些人認為最好的巨型咖啡豆產於墨西哥而不是產於危地馬拉,但兩地咖啡豆的供應和質量都可能變化,被稱為馬拉戈日皮(Maragogype)的咖啡豆顆粒大,所產咖啡柔滑、醇厚、芳香誘人。農民的貧窮造成了大多數咖啡靠自然條件生長,即不使用除蟲劑或化肥等化學制劑。
【產區】
咖啡生產帶的最上緣,墨西哥咖啡產區北起coatepec(柯特佩)和veracruz(韋拉克魯斯)產區,中部是Oaxac(瓦哈卡)產區的Pluma (普羅門)咖啡,最南端是和危地馬拉薇薇特南果產區交界的Chiapas(恰帕斯)高地。墨西哥咖啡絕大部份是水洗的阿拉比卡咖啡,其特色就是非常濃郁的特殊香氣,有點像過度發酵的水果香。墨西哥最南端的Chiapas(恰帕斯)小圓豆,有溫和細致的口感和非常特殊香氣。
*coatepec(柯特佩):
海拔1200——1500m,種植波旁、鐵皮卡為主,口感甜香,略帶青草香,微酸,油脂感的黏度中等。
*(Huatusco)華圖司科:
海拔1200-1500m,口感上李子輕微的酸度,濃厚的焦糖甜香,尾韻具黑巧克力醇厚。
*Oaxaca(瓦哈卡)Pluma咖啡:
瓦哈卡Oaxaca產區大多數農民在這壹地區擁有的土地不到2公頃,並有在數家大型合作社。另外也有壹些較大的莊園,雖然有些開發出多樣化旅遊。海拔900-1700m,產季12月——3月,種植波旁,鐵皮卡,卡杜拉,象豆。同時也出產上等咖啡豆,靠自然條件生長的普盧馬科伊斯特派克(Pluma Coixtepec)咖啡豆是其中極品,還出產阿爾圖拉奧裏薩巴Altura Orizaba咖啡和阿爾圖拉瓦圖斯科Altura Huatusco咖啡。
*Chiapas(恰帕斯):
海拔1100——1400米,收獲期12-4月。1990年代早期,南部的Chiapas州成為墨西哥最重要的咖啡產區,年產約275,000噸的咖啡,占該國45%的產量。超過兩百萬的墨西哥人倚重咖啡維生,75%的墨西哥咖啡農在小於兩公頃的土地上工作,這些小農每年大概生產該國產量30%的咖啡,其余則是由大型或是產能較高的農場來產出。
Chiapas是墨西哥重要的高級咖啡產區,主要的高級豆都栽種在高海拔區為主。而不少有機墨西哥咖啡的高海拔豆都由原住民栽種,這些原住民組織了不少合作社來取得國外組織的援助,而爭取更好的價格,並且促進咖啡栽種技術的進步等等,而且采有機栽種法種植咖啡。種植的咖啡品種包括塔潘楚拉(Tapanchula)和維斯特拉(Huixtla)。
1995年創立的OPCAAC(全名為Organización de Productores de Café de ángel Albino Corzo 是恰帕斯州的有機小農生產組織)建構農場的管理制度,強調咖啡農公開透明的獨立產銷資訊,並設定標準,避免土地的過度開發。組織給予其成員小額貸款、技術培訓、社會活動等等援助,並持續關註有機農業與生態保護的發展。OPCAAC以永續經營為宗旨,創造當地咖啡產業的價值,透過公平貿易及符合生態保育的農業生產方式,改善當地農民的生活品質。
恰巴斯咖啡有著中度的濃稠度,口感溫和但帶著鮮甜的風味,幹香氣中帶有點香蕉及可可亞堅果的氣息,濕香氣中有著明顯如蜜糖般的香甜味,及胡桃、杏仁糖的香氣,口感上最明顯的就是如蔗糖般的風味,如果烘培度不深,還可以感受到清淡的檸檬風味,尾音溫和卻略短,是壹款輕盈。甜美、平易近人的咖啡。
【品種】:
墨西哥的咖啡多種植在海拔600—1200米的山上,熱帶或副熱帶的森林中,而原住民種植咖啡的盛行方式為傳統的農林混作,咖啡栽種於多種原生樹木間,生態系近乎森林。以波旁Bourbon、卡杜拉Caturra、新世界Mondo Novo和鐵皮卡Typica為主,還有巨型咖啡豆(Maragogype象豆)的代表是利基丹巴爾(Liquidambar MS)咖啡豆,以香醇圓潤的口感而聞名。
【處理法】:水洗處理
1, 選豆:
將采收的果實放在裝水的水槽裏,浸泡約24小時。這時成熟的果實會沈下去,而未熟和過熟的果實會浮上來,可加以剔除。
2,去除果肉:
使用機器將果皮與果肉除去,只剩下包著內果皮的咖啡豆。這時,豆子的外面還有壹層黏膜,水洗的過程就是要洗凈這層黏膜。
3,發醇:
黏膜的附著力很強,並不容易去除,必須放在槽內約18-36小時,使其發醇,並分解黏膜。發酵的方法有兩種,即濕行發醇與幹式發醇,顧名思義,前者加水,後者不加水。發醇的過程中,種子和內部的果肉會產生特殊的變化,這是水洗法之中最影響咖啡風味的壹個步驟。有些農場會添加熱水或醇素,以加快發醇的速度,這對質量會有負面的影響,並不受精選咖啡愛好者歡迎。
4,水洗:
使用水洗法的農場壹定要建造水洗池,並能夠引進源源不絕的活水。處理時,是將完成發醇的豆子放入池內,來回推移,利用豆子的摩擦與流水的力量將咖啡豆洗到光滑潔凈。
5,幹燥:
經過水洗之後,這時,咖啡豆還包在內果皮裏,含水率達50%,必須加以幹燥,使含水率降到12%,否則他們將繼續發醇,變黴腐敗。較好的處理方法是使用陽光幹燥,雖然得費時1個-3個星期,不過,風味特佳,相當受到喜愛。另外,有些地方使用機器幹燥,大量縮短處理時間,使得風味不如陽光幹燥的咖啡。
6,脫殼:
完成幹燥的豆子便可以放在倉庫裏儲存,或者交給工廠進行脫殼,除去內果皮與銀膜。
7,挑選與分級:
與日曬發壹樣,水洗咖啡都也有挑尋和分級的過程,用來剔除瑕疵豆,並確保較佳的質量,再交給出口商賣到世界各地。
【等級劃分】:以標高決定等級
等級 : 名稱
SHB = Strictly Hard Bean 極硬豆
GHB = Good Hard Bean 好硬豆
HB = Hard Bean 硬豆
Pacific 普通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