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冰咖啡冰手冲和冷萃,哪个更好喝?过滤式PK浸泡式
经常有人问到同一款咖啡豆,冰手冲和冷萃哪个好喝?同样是冰咖啡,用的是两种萃取手法:“过滤式”和“浸泡式”。
这两种萃取方式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以从浓度和萃取率,这两个和咖啡风味息息相关的因素,结合金杯萃取理论来分析。
咖啡浓度怎么理解?
咖啡浓度:表示咖啡的浓淡程度。咖啡浓度可以代表咖啡酸甜苦咸滋味“量”的强度。浓度也就是咖啡中萃取出的风味物质占总咖啡液体的比例。浓度仪器上面的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数据,可以测量水中的溶解固体总量,也就是一杯咖啡中可溶物质和水之间的比例。TDS数值越高,代表水中的可溶解物质越多。所以TDS一般用来衡量纯净水的纯净度而不是水质的好坏。对于咖啡来说,浓淡程度是否恰到好处很重要。直接影响顾客的体验感和接受程度。浓度太低则口感淡寡,浓度太高会导致口感太强烈。
萃取率怎么理解?
萃取率:就是咖啡粉置于水中,有多少物质会被溶解于水中。并不是萃取率越高越好,过高的萃取率会把风味比较不好的物质也释放到咖啡里面。而萃取率过低,就会风味不足,味道寡淡。
金杯萃取准则
金杯萃取图是一个用数据参考对咖啡认知的解读图,通过计算方式,来明确咖啡冲煮后的客观口味。金杯理论是通过数据参考,基本评判咖啡的萃取是否达标的一个理论或准则。在理想状态下的均匀萃取,浓度在1.15%-1.45%,且萃取率在18-22%是最佳的萃取区间。咖啡浓度可以通过TDS浓度数据直接看到。萃取率的计算公式是:萃取率=咖啡液量X咖啡浓度/咖啡粉量。金杯萃取理论是SCA公认的结合萃取率、浓度、粉水比等数据量化,成为被大众接受的咖啡口味,也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一个参考。
介绍一下过滤式
过滤式指的是水穿过咖啡粉层并萃取咖啡固体。水在和咖啡粉,就开始了萃取的过程。过程中,水溶解了咖啡固体,然后离开粉水的液体,咖啡固体浓度升高并达到高峰值,随着水量增多,咖啡固体浓度会不断下降,随着水量继续增加,不断有新注入的水经过粉层,不断有新物质被萃取,萃取率则不断升高。偏向过滤式的器具有:冰滴壶和意式咖啡机、电动过滤壶、手冲壶(壶嘴口径与水柱高低)、法兰绒。
介绍一下浸泡式
在水进入咖啡粉层,接触的一刻便开始萃取过程。过程中,水一直与咖啡浆融合,并没有离开,所以咖啡固体浓度呈上升趋势。浓度快速上升并逐步减缓的速度继续增加萃取。随着水量增多,萃取率开始上升,达到顶峰并逐渐下降。整个萃取过程,浓度差相对平衡,到了饱和状态后,咖啡中的物质就没有那么容易被萃取出来了。偏向浸泡式的器具有:法压壶(搅拌与下压力道)、虹吸壶(搅拌力道)、聪明杯(结合搅拌力道)、冷萃、土耳其壶。
接下来我们进入数据环节,看看这两种萃取手法是否符合金杯标准。
冰手冲(浅烘豆果丁丁)的冲煮方案为例:
冰手冲:15g咖啡粉,粉水比为1:10,加冰块稀释 ,即150水+75冰,出品液体份量为200克液体,萃取时间2:00分钟。加冰后浓度为1.65,萃取率23.21%,冰块溶解后浓度为1.30,萃取率18.22%。也就是说冰手冲呈现给客人的时候最新鲜,冰块还没完全融化,浓度也较高,等冰块完全融化后口感也就淡了。口感风味,香气较淡,果酸味和茶感很足,口感干净清甜。
冷萃:50g咖啡粉,粉水比为1:12,600g液体,萃取时间16小时后滤纸过滤放入冰箱冷藏4小时。检测浓度为1.54, 萃取率22.18%。这是没有加入冰块的数据,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块,相应浓度也会随之降低。风味来说,低温萃取,更能锁住咖啡的香气,酸味更加柔和。由于经过了冰箱低温发酵,闻起来有淡淡的发酵感,有粘稠感和果汁感,甜度较少,口感饱满。
可以看出,以上两种情况都在金杯萃取范围内。可以看出,咖啡粉量对萃取水量的比例,会直接影响咖啡粉的萃取率与咖啡液浓度。从容量来看,出品份量是一样都是200g,从浓度来看,水粉比例是不同,冰手冲一杯是15g粉,冷萃一杯只有12.5g粉,冷萃浓度应该是淡了的,但是随着萃取时间延长。浓度和萃取率也会提升。粉水比例最好在1:10-1:13之间,制作完成后可以加入适量冰块稀释。
以萃取率来说,过滤式要大于浸泡式。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水粉比的情况下,想达到接近的萃取率,浸泡式的萃取时间要相对长一点。按萃取浓度来说,浸泡式要大于过滤式。那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浸泡式萃取更加稳定、均匀,而滴滤式萃取则更能使咖啡风味更丰富。在固定水量之下,泡煮的时间越长,萃取率越高,浓度越高。
至于冰手冲和冷萃,虽然都是用同一款咖啡豆,风味还是有差异的。冰手冲口感清透,相对干净,醇厚度较低。而冷萃是属于浸泡式咖啡,完成后建议冷藏4个小时,待风味物质进一步沉淀饮用风味更佳,口感更加饱满,酸质也更加通透。
根据金杯标准这个理论,让我们有一个方向和标准,再去考虑咖啡里面的各种风味,可以更容易做出好喝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