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咖啡网站

废旧砖窑厂变身文艺咖啡厅这样的“美丽乡村”就在你身边

发表于:2025-01-19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9日,当代田园乡村规划建设实践研讨会在苏州昆山市锦溪镇举行。会议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张学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等领导同志与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一起走进祝甸村,实地参观考察。 修复后的砖窑遗址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新型田园乡

“当代田园乡村规划建设实践研讨会”在苏州昆山市锦溪镇举行。会议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张学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等领导同志与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一起走进祝甸村,实地参观考察。

  修复后的砖窑遗址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新型田园乡村形态清新呈现,乡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这一切都给交汇点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会代表们还共同签署了《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倡议书》,倡议政府部门、专业学者和基层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当代美丽田园乡村规划建设行动。

  祝甸砖窑文化馆

  江南小村开启中国新农村改造探索和尝试

  在昆山市锦溪镇祝甸村,一根高耸入云的红砖烟囱映入眼帘,再往前行,便是一座已经改头换面的砖窑厂——祝甸砖窑文化馆。厚重的砖窑文化与轻灵的水乡特色相映成趣,而这里在几年前还不过是废墟一片。

  当地一直流传着“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座窑”的说法,小桥流水和红砖窑厂成为很多人的童年记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砖窑厂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留下了大大小小的遗址。当地村民解释说,村口这座砖窑厂是1981年建成的,后来废弃了,原本打算拆掉,准备进行定向爆炸的。

  “守护田园、留下乡愁应是演变中的广大乡村建设的底线。”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是祝甸砖窑文化馆项目的担纲设计者。在他看来,这块“不合时宜”的遗址恰恰不仅凝结了当地人30多年的记忆和汗水,把这里保护下来,是对历史最好的留存和尊重。

  经过改造,现在的祝甸砖窑文化馆的一层主要用作小型主题课堂和文创市集、书屋、窑烧咖啡等公共开放空间,徜徉其间,游客常被雅致精巧的砖木工艺品吸引驻足。二层则为砖文化展示区、大型会议区以及相关功能配套,在光影陆离间创造轻松自在的室内环境,让人慢慢品味乡村风韵。

  一座砖窑的改造,唤醒了当地人的乡情记忆,成了一座文化断层上的桥梁。就这样,在偏安一隅的江南小村里,以保护为前提的中国新农村改造开始了探索和尝试。

  砖窑厂内部

  留住乡愁,600多位设计大师在行动

  留住乡愁的前提是留住文化和美丽,广袤的乡村无异是承载乡愁的最好空间。2011年9月,江苏启动实施了“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积极探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建设“美丽乡村”。

  为系统了解当代江苏乡村现状和农民意愿,2011年9月,江苏省住建厅牵头组织了600多位设计大师及相关专家在全省开展了系统的乡村调查。调查为村庄整治提供了决策依据。历时15个月,调查团队跑遍江苏大地54617公里,采访6411人,绘制拍摄图片5500多张,针对人、文、地、产、景进行调查,了解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急需、受益面最广的问题,优先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生活垃圾、村庄道路、河塘水系、自来水等做起,而不大拆大建,做面子工程。

  “这也是江苏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推进力度最大的专项整治行动,具有普惠性、务实性、乡土性和前瞻性特点。”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大威介绍说,江苏环境整治覆盖全省近19万个自然村,通过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的“五位一体”,在2015年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百姓满意度调查中,村庄环境整治满意率达到88.8%,居各项调查结果前列。这场原本是原本是“自上而下”政府发起推动的乡村行动,最终成为“自下而上”、受到农民群众拥护的村庄人居环境改善实践。

签署《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倡议书》

  乡村复兴,亟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十二五’期间江苏围绕农村建设做了很多工作,更多地立足于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还没有上升到由物质环境的改善来带动乡村复兴。”省住建厅厅长周岚坦言,虽然整治是从从物质环境切入的,但对乡村的改善而言这就是一个触媒,也是一个切入点,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资源向乡村流动,比如南京、苏州周边兴起的乡村游。

  杨雅筠是土生土长的祝甸村人,也是位“80后”创业女青年,前几年在上海经营了一家广告传媒公司,家乡改造后发生了让人欣喜的变化,她决定减少上海的业务量,回到村里继续创业,并且积极参与乡村复建,“回来之后,收入虽然下降了,但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可以肆意享受与家人相守的时光,还能为自己家乡建设恭献一份力量。”

  “我们也认识到,乡村建设必须是乡村社会的综合复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帮助,所以才有了这个《倡议》,呼吁各界以渐进改善、多元参与的方式,参与到营造立足乡土社会、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中来。”周岚认为,乡村社会的复兴需要一个过程,必须靠农民主体的发挥。在这一过程中,主管部门和学界只是助推者,是帮助者,而不是代替农民决策。乡村复兴的本质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提出“加快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此次《倡议》可谓是对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的呼应。同时,也反映出业界的价值观不再是简单的、行政的,而是强调所有相关人共同助推,重塑乡村的美和价值,吸引年轻人返乡,如此一来,乡村未来的主体结构变了,主体意识作用发挥得就会更好。

2017-03-30 17:43:5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