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咖啡网站

咖啡历史常识 早期中国咖啡引种扩种史(三)

发表于:2024-11-19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9日,1、关于1898年海南岛引种咖啡年代的调查 1.1 关于海南岛早期引种咖啡的年代在我国许多地方志、农垦志、农业史及各种书刊等都毫无争议地表述为1908年。但是,海南岛百年咖啡树的遗址仍在,古树的子孙仍在,因此,事实存在的百年古咖啡树毫不含糊地改写了海南

  1、关于1898年海南岛引种咖啡年代的调查

  1.1 关于海南岛早期引种咖啡的年代在我国许多地方志、农垦志、农业史及各种书刊等都毫无争议地表述为1908年。但是,海南岛百年咖啡树的遗址仍在,古树的子孙仍在,因此,事实存在的百年古咖啡树毫不含糊地改写了海南岛最早引种咖啡的年代应该是1898年。

  1.2 为了论证这一被遗漏的历史事实,2009年12月14~19日笔者实地考察了海南省文昌市南阳镇石人坡村咖啡最早引种人的后代邝其炳家。邝其炳叙述说:“邝世连是我的爷爷,生于1880年,1896年结婚,婚后生了两个儿子,相继因病去世,1898年因伤心投奔在马来西亚的外家大舅,半年后,由于不习惯外家生活习惯,当年带回咖啡种子回到海南岛文昌老家种活了12株,之后又相继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因病去世,剩下一个”(就是现在的受采访者邝其炳的父亲邝家汉)。

  1.3 邝其炳还叙述说:“我今年已经79岁了,记得很清楚,在我出生前就已经有这三棵咖啡树了,儿时我们常在咖啡树下乘凉”。也就是说这三棵咖啡树最少有80年历史,应该是1929年以前的。经现场查勘咖啡古树主干周径分别为46.5cm、49.5cm、77cm。在主人房前那棵主干周径为77cm的古咖啡树主干已经被白蚂蚁蛀空了,但依然生机昂然,推测现存的这棵大约在90年左右。

  1.4 据邝家第四代邝祥日(现年54岁,就职于文昌市公安局)及他的亲兄弟邝祥垂(现年52岁,仍在家务农)站在12株咖啡古树群原址告诉我们说:“2000年因我家建新房,就把这十二株百年古咖啡树砍掉了,靠房后还留下一颗树头,生长出来的新枝叶也有八年多了”。经现场观察到,古咖啡树头新生的咖啡树枝叶繁茂,树径周长22cm,叶长32cm,叶宽13cm,叶片肥厚,叶脉清晰可见,仍然结有少量果实,果实硕大,咖啡鲜豆长2.3cm, 直径1.8cm,系利比里亚(Coffea liberica)大粒种。

  1.5 邝祥日叙述说:“我今年已经54岁了,在我出生前已经有了这现存的22棵咖啡树,应该有60多年的历史了。调查现有22棵咖啡树:其中80年以上有3棵,高达12米以上;60多年以上的有19棵”。

  1.6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获知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有《海南日报》记者现场见证了古咖啡树林的盛况。数日后,我们有幸找到了《海南日报》记者陈锦福先生,并查阅了1981年2月7日《海南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记者陈锦福、符茂炎的图片文字报导“咖啡树王”,副标题是“已生长八十三年,至今仍枝繁叶茂,年年结果累累”,全文如下:

  “咖啡树,树龄一般只有二、三十年,最多四、五十年。但是在文昌县南阳公社高星大队石人坡邝生产队,有一株已生长八十三年的咖啡树,它虽几经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但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年年结果累累,看不出半点老态。当地人都称它为‘咖啡树王’”。这株咖啡树的主人名叫邝其炳,今年已经五十三岁了。据邝其炳回忆,这株咖树是他的祖父邝世连于一八九八年从马来西亚带回种子栽培的。现在,它的主干围径六十七厘米,高五点五米,树荫覆盖面积约二十平方米,。它栽种在主人住宅旁边,土质为丘陵红粘土,土地肥沃温润,给它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加上主人的辛勤管理,它越活越“年轻”,生机勃勃,年年给主人好收成。据主人回忆,这株咖啡树已有七十八年的采摘历史了,总共收获的咖啡果约六千七百多斤。其间收获量最高的是一九五七年,这一年共采摘鲜果一百八十斤。后来,由于屡受自然灾害的袭击,加上左倾思潮的影响,管理不善,产量有所下降,但每年仍在七十斤以上,为一般咖啡树的十多倍,去年,在连续遭受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下,产量仍有八十多斤。由于树高,每次收获,他们都借助梯子采摘。这株咖啡树具有结果率高、果粒大、果质好等特点,加工成的咖啡粉,味道香醇可口。因此,当地的社员都争相引种,每到收获季节,许多社员长途跋涉,到他家购取种子。现在,这个县的城郊、新桥、潭牛、东路、迈号、蓬莱等公社和琼山县的大坡公社等农村,到处都有它繁衍的后代”。

  2、关于海南岛早期引种咖啡的史料记载

  2.1 《广东省志.农垦志》第三章热带作物种植业第173页记载:“清光绪34年(1908年)侨商曾汪源自马来亚带回咖啡种子,在海南岛儋县那大地区开荒种植约15万株,并利用木茨进行间作,作为荫蔽。1916年因霜害,大部分死亡。民国时期,又有归侨在海南岛办公司、建农场种植咖啡,其中较大的为民国19年(1930年)私人投资组织的茂源公司,在文昌县陶坡乡养心村种植咖啡1万余株。民国23年(1934年)侨兴公司在儋县那大种植咖啡30万株,投产后,每年产咖啡豆1吨。据50年代初期调查,澄迈县福山地区留下的咖啡树数量较多,共有7万株,其中,大吉村有4万多株,福山农场(红光农场)1万多株。原侨兴公司在那大种植的咖啡已经绝迹。文昌县所存的咖啡树大都零星分散,在伟昌乡后昌村约有200株。全岛有咖啡树面积约500亩,其中200亩由国营农场接管。除了农场管理的咖啡树注意进行抚育管理之外,其余绝大多数经营极为粗放,不施肥、不整枝、不抚管,林地裸露,杂草丛生,病害蔓延,放任自流,形同野生,产量极低”。

  2.2 1956年《广东省海南岛热带亚热带资源勘察资料汇集》第二章第五节记载:“在我国的栽培开始于1884年,当时引入台湾的台北县试种。海南岛则于1908年开始,当时有侨兴、琼安两公司从南洋引进种子在那大和石壁附近试种,但因经营不善而失败。其后又由马来西亚华侨引进大粒种(C.liberica)、中粒种(C.robusta)和小粒种(C.arabica)分别在文昌、澄迈、万宁、保亭和崖县等地种植。1925年后文昌新成立的咖啡园颇多,但管理不善而无良好结果。1935年间有台山籍华侨从爪哇引入中粒种(C.robusta)在澄迈福山市附近栽培,生长良好,1936年,琼崖实业郑建荣先生从南美引种下列品种:

  中粒种(Coffea robusta)、包棒种(Coffea bourbon)、马拉哥拉种(Coffea maragogipe)、刚果种(Coffea concensois)、孙路交种(Coffea san Ramon)、规留规(Coffea quillou)、益斯舍沙种(Coffea excelsa) 、圆柱种(Coffea columnaris,Hybrids)、与第一个种同(coffea canephora,Laur。以上品种在福山市设站试种,但不久因日敌侵占,该站也结果,品种没散失,尚难查明,现仅有少数种类,在海园咖啡园见到。日寇侵占海南期间,也曾在文昌的迈号市设主苗圃,大量繁植种苗。目前咖啡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澄迈的福山市附近,次为文昌县西部和儋县那大附近,解放后,栽培面积扩大很快,万宁县的兴隆市为新兴的中心地,据1954年调查,全岛共有29万多株”。

  3、关于中国最早期实现咖啡产业化的归侨陈显彰先生

  3.1 笔者在中国咖啡早期引种扩种历史考证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咖啡三大产区——云南省、海南岛、台湾岛在早期引种扩种有着各地各自的特点:如云南瑞丽弄贤和宾川朱苦拉的早期引种都是外国传教士传教的产物,在中国解放1949年以前均未能形成产业化规模;台湾岛咖啡早期引种也是外国商人小规模零星进行的;唯独只有海南岛咖啡大规模引种扩种,这是爱国华侨、中国人自已的咖啡种植历史,是爱国华侨为振救中华民族经济复兴的奋斗史。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在中国最早期(1935~1953年)就实现了咖啡产业化种植,中国咖啡首次出口海外市场,举家赴岛创办两个农场大规模发展咖啡产业,艰苦卓绝地经营并坚持了15年之久的爱国华侨陈显彰先生。完全有理由地说,爱国华侨陈显彰先生在中国咖啡发展史上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名垂青史!

  3.2 1934年5月出版的《琼崖》一书说:“琼崖和台湾二岛,同是我国东南二眼,在地理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海南岛之重要,海南岛之富源,果均不下于台湾,或者超而上之!查海洋岛屿,尚未开发者,只有琼崖一岛,我们若是放弃这一个大岛,世界人士正在抿嘴笑涎着;我们若是不想出救济的方法,使琼崖地利尽发,立臻富庶,岂特遭外人冷笑,还恐有慢藏诲盗之虞矣!”这就是陈显彰先生1935年举家奔赴海南岛大规模引种扩种咖啡的大背景。

  3.3 根据广东省《开平文史资料》第21~28页,由文史编辑组整理的“‘福山咖啡’创始人——印尼归侨陈显彰”一文中有如下五段记录:

  3.3.1 “于1933年毅然携带全家十四口人旋归故乡,准备投资开发实业。1934年由香港回到广州,即受到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当局的欢迎,并委任他为广东华侨事务委员会顾问。1935年,他在广州得华侨先贤冯少强先生介绍与琼崖实业局局长朱赤霓相识,朱极力主张他到海南投资办实业,又两次邀请了他到海南考察。显彰先生走遍琼崖十三个县市,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所到之处,亲自观看地形,检验土壤,探测水源。他慧眼独具,认定福山地区“平芜绵邈,泉甘土肥,四季常绿,交通较便”,是发展热带作物种植业极为理想的天然场地,便即以光洋三百多元与大吉村农民购下1400余亩土地。同年9月他返广州携带全家抵达福山,稍作安顿,便开始了艰苦创业劳动,他与家人都风餐露宿,披荆斩棘,以勤劳的双手为这块处女地的早期开发耗付艰辛的血汗——创建起澄迈县第一个经济作物农场——澄迈福民农场”。

  3.3.2 “1942年冬,福民农场咖啡园里,果实累累,当年收获咖啡8000多市斤。产品供不应求,远销广州、香港、上海、天津等地。味、色、香独树一帜的“福山咖啡”由始饮誉岛内外。陈显彰的名字和“福山咖啡”就连在一起了”

  3.3.3 “显彰先生引种罗比士打咖啡成功,福民农场也初具规模,为开发宝岛树立了典范。因此,得到琼崖实业局的重视。该局于1937年春,组织了王少平等一批回国华侨到福民农场参观。显彰先生也屡屡写信向海外亲朋旧交进行现身说法,评述引种咖啡成功的经过,开发前景可观,和如何合力开发海南岛是利国利民的行动。通过这样的发动引导,许多华侨和商人先后到福山地区购买土地,成立实业公司,制订规划,进行开发。根据有关资料记载,1937~1938年两年间计有:香港利铭泽的海南公司,美国陈伟民的伟昌公司,菲律宾关国昶的伟平公司,加拿大周子泉、马宗成的海南农场,日本陈明亮的时和公司,澳门利汝湘的三益公司,陈显彰和利铭泽合办的利兴公司、福和公司、达成公司均相继成立。一瞬间,福山地区长眠沉睡的荒山,终于被人们撼醒了。这些海外赤子立意要为这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消灭它的贫困落后,增添它的兴旺富裕,拓展它的美好未来,大干一番事业。可惜的是,后因日本侵琼的种种变故,各公司被迫纷纷撤走,开发计划不能实施。上述公司不下万亩土地任由荒芜,唯独福民农场在陈显彰先生的极力把持下,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坚持办场十五年,迎来了海南岛的解放。1950年止福民农场初垦面积已达1100亩,有收成的咖啡12500株”。

  3.3.4 《广东省志.农垦志》第3页概述一章中记载:“民国19~25年(公元1930~1936年),又由私人投资成立了“茂源公司”、“振兴公司”和“福民农场”,以种植咖啡、剑麻、香茅等热带作物为主。至40年代末期,据有历史记载的数字,海南岛有橡胶园3.26万亩,共有橡胶树86.76万株,年产干胶199吨;种植咖啡30余万株,年产咖啡豆1吨”。1993年1月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海南文史资料》第六辑:(军政综合卷)中的记载也论证了上述历史事实。

  3.3.5 1952~1953年,他应刚兴建的万宁县兴隆华侨集体农场陈平场长的邀请,带领他的次子陈茂修一起前往兴隆,参加该场的规划和技术指导工作。当时农场委任陈显彰先生为技术顾问,陈茂修为技术员。他还及时为该场供应种苗,使种植计划顺利完成。他所提供的种苗,计有咖啡种籽3500多斤;香茅苗十二批约133万株;剑麻苗十一批约15万株。此外,还有为琼海石壁华侨垦殖公司、新民公司、海南农林处农场和澄迈县的仁兴农场及时供应了一批咖啡种苗。福民农场便成为上述农场在解放初期发展咖啡种植业的种子、种苗生产基地。

  3.4 笔者曾对陈显彰先生的在美国、香港及海口的亲属有过各种途径的访问,2009年8月14日访问了从香港回来的陈显章的四儿媳妇蔡桂花,现年75岁,她是早期在福山福民农场从事咖啡育种育苗人之一,现居住在海口市解放东路后街33-1号。以下为蔡桂花老人的口述:

  “1933年,我父亲(陈显彰,祖籍广东开平)经朋友介绍,从印度尼西亚去香港后再去广州,最后到了海南。父亲从印尼带回了咖啡、香茅、剑麻、马铃薯以及橡胶种子,在海南的福山、那大、大垃和马袅买了大量的土地,并建立了两个农场,其中,一个农场面积是1500多亩,另一个农场的面积是400多亩,叫福民农场。陈老先生共有19个儿女,其中13个儿子和6个女儿。第五个儿子陈茂典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是飞行员。第七个儿子陈茂芳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老先生所建的两个农场13个儿子都有股份。福民农场当时有10多个固定工人,忙时会雇佣临时工,工资水平为每天1.2元。我从陈显章先生那里学会种植咖啡的技术,她有每个月50元的薪酬”。

  “1953年农历二月,在福山,我同其他工人一起用木灰擦掉咖啡粒的内衣,进行咖啡育种。通过王司机开车将咖啡种苗运到万宁兴隆。王司机还为我拍了一张相片,当年我19岁”。

  “农历1953年十一月,陈老先生因家庭成分定为“地主”“资本家”,被迫离开福民农场,在海口被抓,坐牢于澄迈县金江,在狱中受到了批斗。此后,福民农场被国家接收,改为国营农场,更名为现在的红光农场。1955年、1956年陈老先生被安排到琼山县府城肥皂厂劳动,于1957年4月出狱回到海口家中”。

  “1959年,陈老先生到广州养病。1969年,因年纪大了,再加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缠身,已有88岁左右的陈老先生在广东省广州市龙津钟楼(现更名为“向阳街”)逝世”。

  3.5 综上所及,不难看出,陈显彰老先生的一生是如此执着创业,百折不回,其人生坎坷又是如此丰富而多舛。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及许多咖啡传人称陈显彰老先生是“中国咖啡第一人”、“福山咖啡创始人”这一点也不过分。我想用陈显彰老生的第八子陈茂相先生(1932年出生)于2008年8月28日在香港发表的《走向晚晴》一书,第46页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海南日报》、《侨声报》对此有所报导。原香港《新晚报》,也称他是第一个在海南种植咖啡的华侨,肯定他的拓荒精神,他只能在九泉下得到慰藉。有谓:「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但也犹似梦而非梦”。

2014-12-01 16:52: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