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咖啡网站

中国咖啡发展历程 早期中国咖啡引种扩种史(四)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1.关于1884年台湾咖啡早期引种的考证 1.1 2004年5月笔者考察了台湾云林县的古坑和嘉义县的阿里山咖啡种植区。2009年11月我再度实地考察了台湾云林县的古坑和台南县的东山咖啡种植区、剑湖山世界咖啡博物馆、在台北参观了世界咖啡展和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等。

  1.关于1884年台湾咖啡早期引种的考证

  1.1 2004年5月笔者考察了台湾云林县的古坑和嘉义县的阿里山咖啡种植区。2009年11月我再度实地考察了台湾云林县的古坑和台南县的东山咖啡种植区、剑湖山世界咖啡博物馆、在台北参观了世界咖啡展和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等。

  1.2 在16世纪以前,西方人的餐桌上根本就没有软性饮料,除了葡萄酒、啤酒、蒸馏烈酒,他们只能用清水来解渴,是16、17世纪的中国人教会了西方人喝茶,土耳其人教会了东方人喝咖啡。笔者两访宝岛台湾,重点访问调查了台湾咖啡早期引种扩种的历史考证。咖啡在19世纪初的中国被披上了贵族化和文艺化的外衣。

  1.3 1884年,(清光绪 10 年)距离年轻的光绪皇帝亲政还有三年。一位叫劳伦斯的英国曼彻斯特茶商,在中法海军隆隆的炮火中来到了宝岛台湾,这位曾经行商非洲、南美的中年人发现台湾的气候潮湿温暖,类似盛产咖啡的加勒比海岸,于是开始动起了垦殖咖啡园的脑筋。也就是在这一年,劳伦斯的咖啡园开始试种。这个故事或民间传说,笔者在台湾和内地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和档案,获得台湾咖啡早期引种扩种基本的事实是:

  1.3.1 1884年,英国茶商自菲律宾马尼拉输入引种咖啡树苗木100多株,次年又输入种子在台北县的三峡地区开始种植,咖啡首度落户在台湾的土地上,据史料记载:“因运送遥远且树处理及照顾不佳,种植后咖啡树大都没有顺利成长,而硕果仅存者仅十株”;

  1.3.2 1901年,日据时代台湾总督府技师田代桑引进印尼爪哇咖啡品种,在台湾垦丁国家公园试种,获得成功,其效果比较理想;

  1.3.3 1904 年,台湾咖啡早期引种部分首次获得了好的收成。大大激发了继续引进更多咖啡品种的热情,并进一步将咖啡引种推广到台东、花莲与高雄等地区;

  1.3.4 1919 年,台湾嘉义农业试验支所(现为嘉义农业试验所)全数收集恒春与各地的品种,在该所内种植,进行科学研究与观察。

  1.3.5 1928年,台湾咖啡首次销往日本,其咖啡的品质获得日本市场的普遍肯定和好评,于是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大,并开始产业化经营;

  1.3.6 1936年,现在的台湾中兴大学的惠荪林场也开始了咖啡种植;

  1.3.7 1942年,台湾岛咖啡的种植面积己达1000多公顷,这是全台湾种植咖啡的全盛时期;

  1.4 以上台湾咖啡早期引种扩种的大事记,此项史料的调研记录,后于2009年11月获得了大部分考证,由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的《台湾早期咖啡文化》一书第10页有这样的记载:“在台湾尝试栽培种植咖啡的历史最远可朔至光绪十年(1884年),由大稻埕德记洋行的英国人从马尼拉输入咖啡种子,在三峡开始种植,其后,也在文山冷水坑、汐止附近试种,一开始有相当的收成”。次年又输入种子在台北县的三陜地区开始种植,1901年,日据时代台湾总督府技师田代桑引进爪哇品种,在垦丁国家公园试种,效果不错;1904 年,正式采收。后又引进更多品种,并推广到台东、花莲与高雄等地区;1919 年,嘉义农业试验支所(现为嘉义农业试验所)全数收集”。

  1.5 《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咖啡条,是这样记载的:“咖啡于1884年引种到中国台湾省,1908年引种到海南省,以后相继引入云南、广西、福建等地种植”。

  1.6 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2007年关于“台湾咖啡种植情况介绍”的材料更进一步确认了此项史料的调研记录,文中称:“1884 年传入台湾后,先后于当时的台北、恒春、台中、台东、花莲、嘉义等地种植,由日治时代配合殖民政策而产生的热带栽培作物、战后得到政府补助经营的潜力作物,到今天与地方文化结合的地方文化产业,咖啡产业的角色随著台湾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而转变”。

  2.台湾咖啡早期种植的传播

  2.1 笔者通过实地与业内人士了解到当时台湾引种的咖啡品种主要是阿拉比卡(C.arabica);以后有引种乌干达、印度尼西亚的罗伯斯塔种(C. robusta),虽然耐高温、抗病虫,比较适合台湾低地栽培。

  2.2 随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英国茶商劳伦斯通过日本商船将台湾咖啡豆输入通商口岸的咖啡馆,这使生活在中国的西方白种人认识到,东亚大陆不仅能种植咖啡,而且还是可行的实业投资项目。在那个年代的许多年里,商人、传教士刮起了带着咖啡种子到中国大陆传播咖啡种植的风潮。有传闻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曾在上海喝过劳伦斯咖啡,启发了一个奇思妙想,后于1904年在云南省宾川县传教时找到了适宜咖啡生长的海拨高度和土壤,此说尚无书证,也无资料考证。

  2.3 在台湾咖啡早期引种扩种历史的考证中,给我最强烈的印象是我国海南岛1935年大规模引种扩种咖啡和台湾岛1942年台湾栽种咖啡的全盛时期,与我国上海和台湾咖啡馆早期咖啡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2.3.1 由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的《台湾早期咖啡文化》一书第56页的记载:“昭和三年(1928)台北市已有咖啡屋馆的设立,分别座落在城内的荣町(现今衡阳路博爱路一带)和西门町,但是大稻埕和太平町(大稻埕附近)也有一些,据『台北市六十余案内』里记载有21家沏茶店座落在台北街头”。“当时的咖啡馆除了荣町和西门町的明治沏茶店、新高沏茶店、水月沏茶店之外,还有大稻埕太平町的松竹、天马茶房、月光荘等,荣町和西门町为日人日常生活最重要的热闹繁华地区,荣町更是号称为『台北银座』。西门町则是当时新与的剧场及戏院的所在地”。

  2.3.2 “大稻埕因为茶叶贸易的兴盛,是台湾人重要的聚集地,大稻埕码头更因淡水河的缘故,成为贸易与走私商品的集散中心,当年报纸曾报道:(大稻埕显著的现代化,咖啡店林立,常设剧场的诞生)由此可见在日据时期日人将咖啡店的出现认为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2.3.3 在台湾考察中获知,台湾咖啡馆的兴起早在1928年,台北已存在22家咖啡馆、吃茶店。1930年代在大稻埕开设的维特咖啡馆,老板杨承基是画家杨三郎的哥哥,开启了台湾咖啡馆与艺文界的因缘。“维特”虽因生意清淡、被迫转型成酒家。主厨与经理却另起炉灶,先后开设在台湾文艺史上鼎鼎大名的“波丽路”与“山水亭”。1935年举办的台湾咖啡博览会,并以“森永吃茶店”作为展示馆,可见当时咖啡馆的盛况。台湾咖啡传播先后扩种于当时的台北、恒春、台中、台东、花莲、嘉义等地。

  2.4 原驻华美国女记者爱莲·科巴里·昆(Irene Corbally Kuhn)的一篇关于上海的回忆中写到:“我们惊奇地发现,30年代的旧上海原来比今天更加前卫。当时饮品生态中的碳酸冷饮、咖啡与热茶的竞争全是时尚潮流的比拼。哪一样能够使锐意求新的中国人眼前一亮,或者受到时尚名流的追捧,它都会更大程度占领中国人的味觉”。

  2.5 据台湾史料记载:“1934年波丽路西餐厅(位于民生西路延平北路)的成立,让台湾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有咖啡馆可休闲谈心,另外一般普罗大众的日常消费也渐渐有咖啡的出现,而不像以往如此遥不可及。明星咖啡馆(ASTORIA)是从上海时代开始,约民国21(1932)年,当时是在霞飞路上,这是第一个阶段,民国38(1949)~50(1961)年来台湾设立武昌街,这是明星咖啡馆最鼎盛的时候,因为每天出炉的面包,让当时的明星咖啡馆成为在台的俄国人台北的聚会中心,许多文人作家也都到这里来写文章”。

  2.6 从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大量实物和该馆出版的《台湾早期咖啡文化》一书中,我们透过老照片不难发现,日据时期台湾咖啡馆Cafe Tonbo所用的椅子,和欧洲咖啡馆专用的咖啡椅Thonet No.14相似,由此证明台北咖啡馆早在1930年代便与欧美咖啡馆同步流行。此椅由19世纪专门生产咖啡馆家具的奥地利家具店设计,公认是当时正规咖啡馆不可少的标志,还被纽约MoMA收作馆藏。

  2.7 根据行政院农业委员会2007 年统计,目前台湾有16 个县市种植咖啡,种植面积为561.0 公顷(8415 亩),以嘉义县及南投县最多,分别有180.5 公顷(2707.5亩)、101.6 公顷(1524 亩),其它依序为屏东县72.3 公顷、云林县44.3 公顷、台东县44.1 公顷,五大县共计442.8 公顷,合占台湾咖啡种植面积的78.9%。

  3. 台湾咖啡种植的主产区

  台湾咖啡的品种大致可分成以下四类:古坑咖啡、东山咖啡、大武山咖啡、竹山咖啡。而本文主要实地考察了其中最知名的古坑咖啡和东山咖啡两个地方品种:

  3.1 台湾古坑咖啡:

  3.1.1 台湾古坑乡旧称“庵古坑”,古坑纬度位于23.7度,海拔600至1,500公尺,年雨量在1,500至2,000 之间。日据时期,日本人开始在古坑的荷包山大量栽种,并且专种“阿拉比卡”种咖啡,面积达300公顷,当时被视为进贡日本天皇的重要经济作物,而获得了咖啡山的美名,与当时的惠孙农场、瑞穗农场号称台湾咖啡三大场地。咖啡在没落了半世纪之久后,近年来古坑乡为了积极推动地方产业,以“台湾咖啡”原产地之乡重新复兴,如今荷包山又开始看到大片的咖啡园,种植面积直追当年。

  3.1.2 据《云林县志稿》记载,古坑咖啡为日治时期时引进。台湾总督府引进咖啡豆之后,选择台东、花莲瑞穗、高雄、云林古坑与南投惠荪林场为试种农地,最后发现云林古坑的品质最好,也成为日治时期献给日本天皇的贡品,至此,古坑咖啡有“御用咖啡”别名。

  3.1.3 古坑的华山走势呈东西向,阳光呈半日照,加上有树荫可以遮阳,咖啡种植条件十分优越。日据时代,古坑即被日本人发现它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始栽种咖啡,集中在华山、华南、桂林、荷包等区域。除了曾经进贡日本天皇,还曾在世界咖啡比赛中获得亚军殊荣。后来因农业转型,加上咖啡饮用未成风气,咖啡转作其它作物。直至近年,一度中断的咖啡栽种和咖啡文化,又才复兴起来。

  3.1.4 据老一辈乡民介绍说,当时斗六市曾盖了一栋咖啡加工厂,由于设备完善、新颖,堪称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咖啡加工厂,常有许多外国访客到该工厂参观,品尝现炒咖啡豆煮出的香醇咖啡。二次大战日本人战败撤离台湾后,由于市场尚未形成及人工工资昂贵等因素,经济农场逐渐放弃种植,台湾咖啡产业也渐趋没落。

  3.1.5 中国新闻网2009年2月19日电: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45年历史的“古董”台湾咖啡重新出土?三罐当年由远东最大咖啡工厂所生产的台湾咖啡粉,因一对夫妻整理旧家意外发现。 63岁的古坑咖啡农张景科表示,好友冯政义日前拿了一个铁罐,问他“认不认得这种东西?”他看了生锈的铁罐吓一跳,那是四、五十年前云林经济农场生产的台湾咖啡,他18岁时曾包装过。

  3.1.6 古坑咖啡农张景科回忆说,日据时期古坑荷苞山种植台湾咖啡,采收后全送到位于斗六的咖啡工厂加工,当时有一部东南亚最大的咖啡烘焙机,一次可烘焙200磅咖啡豆,几乎全台湾的咖啡都送来加工,父亲张邦魁曾任技工。张景科指出,当时台湾咖啡很高档,发酵、烘焙、磨成粉后,以马口铁罐真空装起,除了外销日本等国,更是岛内高官的公关品。他说,冯政义整理旧家时发现三罐古董咖啡,1964年生产,虽然外壳已经生锈,但打开其中一罐,存放45年的咖啡粉居然还是好的,冲泡时香气仍很浓郁。

  4.1 台湾东山咖啡

  4.1.1 日治时代东山乡民曾于楠西乡日本人所经营的咖啡试验农场工作,之后带回咖啡种苗,东山崁头山开始有了咖啡的栽种。地处纬度18至27度间,东山崁头山位于北回归线 23.5° 以南山区,海拔 500-800 公尺,地质、气候、降雨量条件适合咖啡树的生长,邻近又有曾文、乌山头、白河水库可以调节湿度,有半日照的环境,采有机栽培管理,昼夜温差大,属火山土灰质,土壤酸碱度适中。使得东山乡所生产之咖啡,称得上比较独特的台湾本土的优质咖啡。

  4.1.2 在东山的访问时,当地的咖啡农特别强调说,东山咖啡树在山林间自然散播和生长,60多年了,这些自然在山中繁衍的咖啡树已适应了东山的土地而驯化为当地树种。还说现在的东山咖啡有别于阿拉比卡和罗伯斯塔种。鉴于此,笔者在实地观察了东山咖啡树的树形及生物学特征,并采回了在晒场上的代壳咖啡豆1000克。

  4.1.3 笔者在台湾东山了解到整个东山没有成片大面积的咖啡种植基地,只有22家私营的休闲度假咖啡园,面积均小,其中以东山咖啡园、大锄花间咖啡园、丹品咖啡园等三家相对面积较大一点。笔者选定了大锄花间咖啡园,与业主友好交流,并体验了东山咖啡的美好时光。

  5.台湾咖啡业的现在状况

  5.1.1 在消费市场方面:以一杯咖啡平均使用约7克的咖啡粉推算,至今,全台湾每年大约喝掉30亿杯的咖啡(含罐装等即饮咖啡),相当于台湾2,300万人口每人每年喝掉130杯的咖啡,较十年前约50杯多了一倍多。特别是,去年进口的咖啡当中,生咖啡豆进口量就高占一半以上,达12,364吨,焙制咖啡豆和咖啡及其制品分别只占约1,507吨和7,323吨。

  5.1.2 在出口方面:2007 年共出口183.8 吨,平均出口单价为每公斤30.88 元。主要出口到香港(占66.5%)与大陆地区(占21.0%)。

  依生产与进出口资料估计,台湾一年咖啡豆市场约有14,140吨,平均每人消费量0.85 公斤。

  5.1.3 本土咖啡方面:本土咖啡豆有待分级制度以提升水平随着人们休闲品味的改变,咖啡需求量大增,本土咖啡预期将成为台湾的新兴农业。强调咖啡品牌,并结合文化及观光资源营销做后盾,吸引民众深入产地,亲近及体验与咖啡相关的活动,预期将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产业。此外,由于从业者在商品、服务与业态的创新,也带动台湾咖啡产业的发展。有鉴于台湾咖啡相关产业持续扩大,虽然台湾之咖啡原料多依赖进口,市场上仅有少部分咖啡加工品使用本土原料。但是本土咖啡的种植陆续有16 个县市投入,在人们饮用咖啡风气日益盛行的情形下,有必要对于本土咖啡豆进行质量认定与分级制度,提升本土咖啡之质量与专业。

  5.1.4 在产量与进口方面:2007 年台湾共生产咖啡豆452.7 吨。台湾加工及饮用的主要原料全系依赖进口。根据海关统计资料,2007 年台湾共进口咖啡豆(含未焙制及已焙制)13,871 吨,较2006 年增加28.9%,平均进口单价为每公斤20.71 元。依2007 年进口量统计,主要进口来源为印度尼西亚(占38.1%)、巴西(16.7%)、越南(11.4%)、危地马拉(10.2%)。

2015-03-09 20:03: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