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方法有哪些 手冲的教程 死亡之愿 咖啡器具
发表于:2024-12-21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1日,火山冲 火山冲的手法来源于日本,更适用于深烘的咖啡豆。它利用豆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经过多次的闷蒸,咖啡粉鼓得像火山喷发一样,所以深烘豆更适合的原因也是因为它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哦。火山冲大多使用法兰绒和V60,因为中间粉层很厚,所以它主要在中间以1
火山冲
火山冲的手法来源于日本,更适用于深烘的咖啡豆。它利用豆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经过多次的闷蒸,咖啡粉鼓得像火山喷发一样,所以深烘豆更适合的原因也是因为它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哦。火山冲大多使用法兰绒和V60,因为中间粉层很厚,所以它主要在中间以1元钱硬币大小的位置注水。火山冲前半段的要点是在不破坏粉层的前提下,充分萃取。而后半段是均匀注水,为了防止中间的过度萃取,起到一个稀释的作用。
优点:咖啡口感香醇,有着醇厚结实的body,回甘明显。
缺点:由于火山冲的前1/3是过度萃取,而后2/3是萃取不足,导致咖啡液很不均匀,在冲完后需充分摇匀,令两段“失败”的咖啡液混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咖啡。然而摇匀的时间里,会使得温度下降,若想直接保持温度用高温萃取,又会导致咖啡干涩。
火山冲的手法来源于日本,更适用于深烘的咖啡豆。它利用豆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经过多次的闷蒸,咖啡粉鼓得像火山喷发一样,所以深烘豆更适合的原因也是因为它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哦。火山冲大多使用法兰绒和V60,因为中间粉层很厚,所以它主要在中间以1元钱硬币大小的位置注水。火山冲前半段的要点是在不破坏粉层的前提下,充分萃取。而后半段是均匀注水,为了防止中间的过度萃取,起到一个稀释的作用。
优点:咖啡口感香醇,有着醇厚结实的body,回甘明显。
缺点:由于火山冲的前1/3是过度萃取,而后2/3是萃取不足,导致咖啡液很不均匀,在冲完后需充分摇匀,令两段“失败”的咖啡液混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咖啡。然而摇匀的时间里,会使得温度下降,若想直接保持温度用高温萃取,又会导致咖啡干涩。
松屋法
松屋法同样也是来源于日本,当初发明者是为了只萃取出咖啡中美味的成份而形成的冲煮方式。用勺子在咖啡粉中挖一个大坑,离粉面约 30cm,从中间开始注水,直到咖啡液开始滴落,再像画圈一样往外画圈注水把咖啡粉浇湿,盖上盖子闷蒸。3分钟后,开始均匀不间断的注水。当咖啡液到达咖啡壶一半的时候停止注水,这时再加入热水稀释便可。
优点:即时经过一段时间,咖啡的风味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缺点:也有朋友说因为萃取时间太长,风味会挥发掉不少。所以导致咖啡风味没有很大的变化,你觉得这是它的缺点还是优点呢?
搅拌法
搅拌法为什么火?在2012年的WBC上,Matt Perger使用后,并获得了当年的冠军,从此在欧美和澳洲火速流行起来。搅拌法需要把咖啡粉磨到很细,然后注入50g左右的水,十字方向来回均匀搅拌,使咖啡粉与水充分接触,30秒后再注水,在2分钟时完成注水。而深度烘焙的豆子需闷蒸至15秒后注水,1分钟30秒时完成注水。
优点:搅拌法能放大其咖啡豆的优点,特别是增强了咖啡豆的口感,并且不会太单薄。
缺点:虽然它风味更加明显了,然而它的回甘却削弱了很多。而且这方法对咖啡豆的品质要求很高,如果使用较差的咖啡豆,只会无限放大其不良的风味。还有就是,由于此方法要求的咖啡粉研磨度很细,加上充分的搅拌,掌握不当容易过度萃取。
点滴法
点滴法,顾名思义是用滴水的形式来进行冲泡。就像沙漏一样,一点一滴的滴落在咖啡粉中,完全精致耗时啊!先用水集中一点一点的把咖啡粉预浸湿润,当滴了差不多1/3的时候,便可以开始注水,当咖啡粉的水位到顶时即可停一停,当水位下降到一半时,再次注水。
优点:点滴法可以使得咖啡豆的甜味突出,避免了酸涩、苦杂味。
缺点:它需要非常稳定的握壶手法和耐心,可以说,它除去的咖啡的酸涩味全部都移交到了你的手上。也有朋友表示,除去的酸苦味,也会使得咖啡的风味并没有那么完整。
学院派冲法
学院派冲法就是手冲咖啡最常用的冲煮方式,由于它的稳定性,也是大多咖啡爱好者的首选之一。它的操作方法很简单,从中心往外注水,然后进行闷蒸,等到塌陷后开始再次从里到外慢慢注水。但是这种手法对手冲壶要求较高,需要手冲壶水流细腻、垂直、稳定和均匀,这样才能冲煮出一杯好咖啡。之前它的方法与注意事项都有说过,后台回复:手冲即可查看啦!
优点:学院派冲煮方式很稳定,适合大部分滤杯和新手。
缺点:同样的,它的优点也成就了它的缺点。很多咖啡爱好者都认为这冲煮方式太过于稳定,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