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咖啡网站

初学者必看---咖啡拉花需要的基础设备Ⅱ

发表于:2024-12-20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0日,2bar,冲煮压力表在还没开始冲煮咖啡时,所显示的压力数值是进水管本身水压,一般在1-2bar左右,在按下冲煮开关后,就会显示做设定的压力,还有要特别注意一件事:在做冲煮压力设定时需要将冲煮把手填上咖啡粉,这样的冲煮压力设定数值才是正确的,因为上咖


2bar,冲煮压力表在还没开始冲煮咖啡时,所显示的压力数值是进水管本身水压,一般在1-2bar左右,在按下冲煮开关后,就会显示做设定的压力,还有要特别注意一件事:在做冲煮压力设定时需要将冲煮把手填上咖啡粉,这样的冲煮压力设定数值才是正确的,因为上咖啡粉时的压力会比没上咖啡粉时大,所以要特别注意这点。

冲煮压力调整螺丝:冲煮压力螺丝所在的位置,都是在进水帮浦的地方,大部分都需要将意式咖啡机的外壳某些部分卸下,不过有些意式咖啡机在设计时,会将冲煮压力调整螺丝放置较易调整的位置,冲煮压力调整螺丝在调整时,需要先将后段的螺丝线旋松,再旋转前面的调整螺丝,而大部分的调整方向,也都是顺时针为减小压力,逆时针方向为加大压力,调整至所设定的压力数值后,再将固定螺丝旋紧,但是还是有些意式咖啡机的冲煮压力调整螺丝旋转方向是相反的。

2.商业用磨豆机

磨豆机在做咖啡粉粗细度调整时,只要旋转刻度转盘就可以了,而旋转调整刻度的方向,大都为往顺时针方向旋转,咖啡粉的粗细度就越粗,往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咖啡粉的粗细度就越细。而商业用磨豆机的刻度转盘分为两种:一种刻度转盘上有固定卡栓,调整刻度时都是一格一格的调整,而调整刻度的代销格会因为厂牌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调整格越小越好,如此才能做较细微的粗细调整;另一种是没有固定卡栓的,调整时就直接转刻度盘即可,还有要注意刚调整完刻度转盘后,要再磨一些咖啡豆并将磨豆机粉槽内的咖啡粉退出来,这样之后磨出来的咖啡豆才是所设定的粗细度。

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的5大冲煮因素

意式浓缩的科学定义为:咖啡豆粉量——6.5±0.5克;冲煮水温——90±5℃;冲煮水压——9±2bar ;冲煮时间——30±5秒 。当我们在冲煮意式浓缩咖啡时,就必须以科学定义为基准依据,不过因为在冲煮一杯意式浓缩咖啡时要注意的因素太多了,综合起来约有二十多个不同影响因素,这里我们就不予讨论了。

冲煮压力:冲煮压力越大萃取的咖啡化学物质比例就越高,但是应萃取到百分之多少才是正确的呢?要根据所使用的咖啡豆状况与每天的变化来决定,并没有所谓的绝对标准冲煮压力数值,不过我们可以利用意式浓缩咖啡的科学定义当做依据,来调整至正确冲煮压力设定值。

锅炉压力的数值,假设在相同的大气压力数值之下,会因为每个锅炉的容积大小跟水位设定高低的不同,造成所产生的冲煮头出水温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正确的冲煮头出水温度,必须经过测定才能知道。当锅炉压力越小温度越低时,萃取出来的咖啡酸味会较明显,整体风味会较弱;当锅炉压力越大温度越高时,萃取出来的咖啡焦枯味会较重,整体风味会较重,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作为调整萃取咖啡风味的依据。

咖啡粉的粗细度:基本上来说,“咖啡粉量、填压咖啡粉力道、咖啡粉粗细度”这三个控制因素,是相互配合运用来填压出不同的咖啡粉饼密度,达到调整控制咖啡的萃取程度多寡,就咖啡粉粗细度来说,大部分的咖啡粉颗粒越粗,萃取的程度就越浅,酸性的化学物质就会较多,苦味的化学物质就较少;反之,咖啡粉的颗粒越细,萃取的程度就越深入,苦味就较多,酸味就会越少。但是还是有些咖啡豆会因为本身豆种之特性的关系,而跟上述原则有所不同,大家要注意!!!

咖啡粉量:咖啡粉的粉量越多,相对的咖啡浓度跟醇度就会增加,而假设在相同的咖啡粉饼体积之下,咖啡粉的粉量太多时,咖啡粉饼的密度就会太过密实,造成对咖啡粉萃取不足的情况产生;而咖啡粉的粉量太少时,咖啡粉饼的密度就会太过松散,产生对咖啡粉萃取过度的情况,所以恰当的咖啡粉量,才能正确的萃取咖啡粉饼中的化学物质。

填压咖啡粉的力道:填压咖啡粉的力道,会依照咖啡粉的粗细程度不同跟咖啡粉量多少来决定,假设在相同的咖啡粉粗细度与粉量之下,如果填压力道太大,咖啡粉饼的密度就会太过密实,水通过的萃取时间就加长了,产生萃取过度深入的情况,当填压力道太小,咖啡粉饼的密度就会太松散,造成萃取不足。

咖啡萃取液的状态:在冲煮完咖啡时,必须要观察咖啡萃取液的状态,来检查是否依照自己的设定方式,萃取出正确的咖啡萃取液。因为萃取液的状态会根据咖啡豆的配豆方式、烘焙程度、意式咖啡机的调整设定,还有咖啡师的冲煮技巧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不是一般所说的,只有红褐色cream的咖啡萃取液才是正确的。就拿北意大利风味的中浅烘焙咖啡豆来说,表面的cream就不是红褐色的,所以当cream的组织均匀,醇厚度足够,而且没有呈现过度,或不足的萃取颜色,才是理想的咖啡萃取液状态。

牛奶发泡的原理与方式

a.为什么使用发泡牛奶?

牛奶发泡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蒸汽去冲打牛奶,使液态状的牛奶打入空气,利用乳蛋白的表面张力左右,形成许多细小泡沫,让液态状态的牛奶体积膨胀,成为泡沫状的牛奶泡。在发泡的过程中,乳糖因为温度升高,溶解于牛奶,并利用发泡的作用使乳糖封在奶泡之中,而乳脂肪的功用就是让这些细小泡沫形成安定的状态,使这些牛奶泡在饮用时,细小泡沫会在口中破裂,让味道跟芳香物质有较好的散发放大作用,让牛奶产生香甜浓稠的味道跟口感。而且在与咖啡融合时,分子之间的黏结力会比较强,使咖啡与牛奶的特性能各自凸显出来,而又完全融合在一起,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b.制作绵密细致的牛奶泡

我们在制作良好的牛奶泡组织时,有许多不同的方式,不过都包含了两种阶段:第一阶段是打发,打发就是打入蒸汽使牛奶的体积产生发泡作用,第二阶段是打绵,打绵就是将发泡后的牛奶,利用漩涡的方式卷入空气,并使较大的奶泡破裂,分解成细小的泡沫,并让牛奶分子之间产生黏结的作用,使奶泡组织变得更加绵密。

在市面上的牛奶发泡方式有很多种,不过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为边打发边打绵,就是打发牛奶跟打绵牛奶泡的阶段结合在一起;另一种为打发、打绵的阶段分开,也就是先打发牛奶再打绵牛奶泡。这两种方式形成的牛奶泡组织跟口感有所不同,第一种边打发边打绵的方式,制作出来的牛奶泡组织会较细致柔软,但是牛奶泡的绵绸度会稀一些,较不容易产生有绵密弹性的牛奶泡组织,但是拉花的圆形比较容易形成;第二种方式先打发牛奶再打发绵牛奶泡,这种方式所制作出来的牛奶泡组织的绵绸度较高,可以产生QQ有弹性的牛奶泡,不过较容易在打发阶段,产生较粗大的奶泡组织,而要制作拉花的图案难度会较高,不过冲煮出的咖啡拉花口感会较绵密。

6个影响牛奶泡的因素

a.牛奶温度:牛奶温度在打发牛奶时是很重要的因素,牛奶的保存温度在每上升2℃时,将会减少一半的保存期,而且温度越高,乳脂肪分解越多,发泡程度就越低。当牛奶在发泡时,起始的温度越低,蛋白质变性越完整均匀,发泡程度也越高,另外要注意的是,最佳的牛奶保存温度约在4℃。

b.牛奶乳脂肪:一般来说乳脂肪的成分越高,奶泡的组织会越绵密,但奶泡的比例会较少,所以,如果全部都使用高乳脂肪的全脂牛乳时,打出来的奶泡组织并不一定是最佳的状态,过度的加入一些发泡过的冰牛奶,打出来的奶泡组织跟奶泡量,才会是多又绵密的口感。

c.蒸汽管形式:蒸汽管的出气方式,主要分为外横张式跟集中式两种。不同形式的蒸汽管,产生的出气强度跟出气量就会有所不同,再加上出气孔的位置跟孔数的变化,就会造成在打牛奶时,角度跟方式的差异。而外扩张式的蒸汽管在打发牛奶时,不可以太靠近钢杯边缘,才不会容易产生乱流现象;而集中式的蒸汽管,在角度上的控制就要比较注意,不然很容易打不出良好的奶泡组织。

d.蒸汽量大小:蒸汽量越大打发牛奶的速度就越快,但相对的比较容易有较粗的奶泡产生,蒸汽量大的方式,也较适合用在较大的钢杯,太小的钢杯则容易产生乱流的现象。蒸汽量较小的蒸汽管,牛奶发泡效果较差,但好处是不容易产生粗大的气泡,打发打绵的时间较久,整体的掌控会比较容易。

e.蒸汽干燥度:蒸汽的干燥度越高含水量就越低,打出来的牛奶泡就会比较绵密,含水量较少,所以蒸汽的干燥度越好。

f.拉花钢杯大小的形状:钢杯的大小跟要冲煮的咖啡饮品种类有关,越大的杯量就需要越大的钢杯,一般来说种猪卡布奇诺时使用600ml容量的钢杯,冲煮拿铁咖啡则使用1000ml容量的钢杯,使用正确的钢杯容量大小才能打出组织良好的奶泡。由于是制作咖啡拉花的方式,所以,钢杯的形状都以尖嘴型的为主,而不同的尖嘴形状钢杯,就需要靠自己多练习了。

咖啡与奶泡的融合原理、融合方式

融合的原理:咖啡与牛奶的融合,在冲煮意式咖啡时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可以使意式咖啡的味道与口感,提升至更好的境界,也可以修正在制作意式浓缩咖啡跟牛奶发泡的过程中,发生的小误差,并且经由融合时的方式与技巧,来改变整杯咖啡的浓淡口感。融合的原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运用想象力把咖啡、牛奶跟奶泡想象成一个一个的分子状态,而最佳的融合方式,就是整杯咖啡都是以均匀的咖啡、牛奶、奶泡的分子结合体融合,要达到如此境界,就必须在融合时给予分子之间结合的力量,并且这样的力量必须是稳定而持续的,所以在融合时要以定量的方式倒入牛奶与奶泡分子,使咖啡、牛奶与奶泡分子做均匀的结合体,让我们在饮用整杯意式咖啡时,每一口都是均匀状态的咖啡、牛奶与奶泡的分子结合体,如此才能发挥每个分子的效果,使整杯咖啡呈现最好的状态。

融合方式之一,

1.融合动作咖啡时先将钢杯靠近杯口,倒入奶泡量不可过多,以免一开始的冲击力量过大把表面cream打散了。

2.接着将钢杯提高,并加入较多的奶泡量使融合的力量增加

3.再将钢杯降低高度,并控制奶泡流量使融合力量均匀

4.然后再将钢杯提高做第二次融合动作

5.最后将钢杯降低高度至靠杯口处,等到满杯后迅速收掉奶泡。

融合的技巧:在咖啡与奶泡融合之前,我们必须把发泡过后的奶泡表层中,较粗奶泡以不锈钢汤匙刮除,要特别注意拿汤匙的手势,是以手指贴在汤匙的背面,以避免把辛苦打出的细致奶泡舀起来。

2017-05-09 15:47:5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