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云南和海南都称自己是和蓝山在同一个纬度,能种出超过哥伦
中国的咖啡种植公司?这真少见。在中国,后谷没有前辈,从诞生那天起,就注定只能以身试法,从土地合作模式到终端品牌市场,它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已经不是咖啡丰收的大好时节。2010年1月,云南,德宏州,这里只剩下大片绿色的咖啡树,以及散落在枝头间的几个红色咖啡果。即使是酷爱喝咖啡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原来中国有块地方也盛产这种洋东西,它是除原油以外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商品。
眼前这块咖啡园的主人叫熊相入,是云南后谷咖啡公司创始人。1994年,熊建立自己的咖啡种植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滚动发展,目前已有12万亩,比中国第二名咖啡种植企业大10倍。后谷主要出口原料给几大咖啡商(雀巢、麦氏、纽曼和伊卡姆),销售额逐年攀升,2009年达到2.8亿元。
当前国内咖啡消费量为3万吨/年,市场容量在500亿元,目前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资料显示,全球咖啡年产量在700万吨左右,贸易额则达到10万亿人民币。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咖啡的消费市场巨大,原料提供商由于在产业链上的附加值低,并不能分到更多利润,而且受环境影响风险极大。比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咖啡店从原来的2万元左右/吨下跌到9000元/吨。东南亚大批咖啡豆企业倒闭。
不过,熊相入摸索出一套自己在咖啡种植业的生意经。他曾经做过橡胶、玉石生意,后来全心经营咖啡。他看上去超级自信,一脸威严,说起话来气势逼人,很有点“老大”风范。他给后谷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种植——深加工——终端品牌,要在积累好种植和深加工能力的基础上,于2011年前后上市,然后打造后谷咖啡品牌。
现在后谷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深加工。它离打造自己的品牌还有多远?
摒弃“公司+农户”
国内能够种植咖啡的土地很少,只有云南和海南处在咖啡地带上(赤道两旁南北纬20度的热带地区),有着天然的种植环境。咖啡树喜静,而海南时常有风,也因此有组织称中国98%的咖啡种植面积都在云南。咖啡分大粒种、中粒种和小粒种,品质以小粒种为上乘。云南产的即为小粒种。国际上,蓝山咖啡被称为顶级咖啡,其次是哥伦比亚咖啡。中国的云南和海南都称自己是和蓝山在同一个纬度,能种出超过哥伦比亚,接近蓝山品质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