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咖啡网站

HARIOV60锥形滴滤杯与Kalita梯形三孔滴滤杯冲煮使用体验比较

发表于:2024-11-18 作者:咖啡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18日,很多人跟我不大一样,选择咖啡器具总是会问问用哪一个比较好。而我在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器具其实并不讲究,因为我觉得每种不一样的器具之间总有自己的特长,我习惯随手抓一个器具过来根据它的特点进行萃

   很多人跟我不大一样,选择咖啡器具总是会问问用哪一个比较好。而我在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器具其实并不讲究,因为我觉得每种不一样的器具之间总有自己的特长,我习惯随手抓一个器具过来根据它的特点进行萃取。

  HARIO 推出的锥形滴V60滤杯,同时也推出契合的滤纸。从原理上比较----因为采用了圆锥形,所以滤纸的契合程度加强了,这样咖啡粉也能保证非常均匀的萃取。同时因为滤杯的“rib『沟槽』”是螺旋状,所以引导了水流穿过滤纸外围的流向,使水流在注入咖啡粉时候就有自然的漩涡,省去了“绕圈注入”的动作,同时也加强了对咖啡的萃取。所以,今年咖啡展会上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

  

  对手动滴漏咖啡的新手而言,三孔的滤杯是最容易上手的基本款:

  kalita的三孔滤杯,有两种,一种是直排的,另一种三三角分布的。两种的流速不一样,三孔滤杯滤纸跟滤杯好像没有贴合很好的,至少不如v型的贴合好(没见识过梅丽塔原厂的高档货),不过对水流控制要求较低。

  kalita的孔数:

  

  【三孔梯形滤杯】,广泛使用的Melita滤杯和来自日本的Kalita滤杯,最早Melita的底部只有一孔的设计,其缺点就是在咖啡过虑时,常会造成孔洞被细粉塞住,使得咖啡泡在水里太久,而让咖啡变得苦涩,因此针对这种滤杯会采取一直加水的冲煮方式,目的就是希望咖啡颗粒可以一直浮在水面,但是相对衍生的困扰就是咖啡颗粒长期浸泡在水中,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而降低了萃取率,所以之后才会衍生出三个孔的Kalita滤杯。

  三孔滤纸:

  

  值得注意得是:上杯是分大小的:101、102、103,相应的滤纸也分如上型号。家用一般推荐101型号。

  

  还有一些比较奇特的上杯,例如:瑞士金KF-2/4,原用于美式机,他比法兰绒容易清洗,只要不大力挤压,基本也不用更换。缺点是由于是金属滤网,所以不可避免有一点点咖啡粉会过滤进去。

  V60锥形滴滤杯

  

  肋骨

  在圆锥形滤杯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HARIO的弧形支撑架设计,HARIO的V60采用一长一短的螺旋状的凸槽设计,在很多人眼里是为了让焖蒸时增加透气效果,但这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设计因素。螺旋状凸槽设计更多是为了让冲刷落下的水流产生扭挤,并且在扭挤水流的同时延长了萃取路线,增加了咖啡粉与水流接触的时间,以保证HARIO圆弧形滤杯完整萃取。

  

  如果为了让口感变得更加饱满,使用HARIO V60滤杯之前就必须先把焖蒸这一段做好,焖蒸是指在咖啡萃取前,先以少量的热水,均匀地浸湿咖啡粉层,让热水可以渗进咖啡坚硬纤维质的细胞壁,通过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让细胞壁内部的气体排出,使水溶性芳香物质更容易被热水萃取,为接下来的咖啡萃取做一个提前准备。

  不过滤杯的肋骨并不是深就好,因为其目的是为了让热气有排出的空间,所以排列整齐、深度均一的滤杯才是首选

  一般市面上有陶瓷与塑胶制的滤杯,选择上还是以肋骨的品质为重点,陶瓷在保温上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是因为陶土成型不易,往往会使得肋骨深浅不一,所以塑胶制的滤杯反而比较经济实惠。目前市面上则多了铜质的滤杯,铜的材质保温性比陶瓷好很多,而在成型上也比塑胶稳定,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太高,因此如果预算允许,铜质的滤杯将会是最好的选择。

  

  采用同样的2人份的滤杯,并且同样的咖啡粉『哥斯达黎加圣罗曼,研磨刻度4,粉量15克』,以及同时加热的热水『温度停留在90度左右』,闷蒸时间控制在30秒,最后得到200cc的咖啡液体。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滤器的“沟槽”,滤纸都是不一样的。】

  

  最后得到的两杯咖啡,【咖啡风味】的对比:

  [V6O锥形滤杯]:冲泡出来的,口感干净,明显再现了咖啡的本味,尾段坚果甜。

  [Kalita滤杯]: 冲出来的咖啡比较浓,甚至有点过萃的感觉,说明了这款滤杯滤水速度较V60慢,加大了咖啡粉与水的接触时间,同时增大了萃取率。

  【结论】:

  1、锥形滤杯的确方便了咖啡的冲泡萃取过程,是一般个人用户的方便之选;

  2、滤水性,V60比Kalita滤杯快,Kalita滤杯基本不需要考虑水流大小,因为浸泡时间长,可以考虑

  3、Kalita滤杯在粉量,粗细,水温上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整,例如建议中度研磨(粗盐大小),水温不要太高。

  

2017-02-24 12:58:16
0